超宽带MIMO天线与电磁偶极子天线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12:57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科技的日益革新,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无线通信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人们能便捷、高效的获取信息资源。天线作为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前端,承载着无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工作,其性能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通信质量的好坏。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以及相应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迫切的亟需在保证良好通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天线系统体积。此外,现代通信设备需对高速率以及大数据容量的信息进行传输,有时甚至需要设备能够具有多种通信模式,进而要求天线系统能够支持更宽的工作带宽或者能够同时兼备多种工作模式。因此,对天线系统的宽带化以及多频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通信过程中,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不可避免的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从而造成接收端产生多径衰落现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采用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在提高系统信道可靠性的同时增大信道容量,提高传输效率。相对于线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低极化失配等...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宽带天线及超宽带MIMO天线的研究现状
        1.2.2 电磁偶极子天线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耦合干扰机理
        2.2.1 近场耦合
        2.2.2 表面波
    2.3 互补天线理论
    2.4 天线极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半缝隙结构的超宽带天线及超宽带MIMO天线
    3.1 引言
    3.2 紧凑型的平面负介电常数超宽带天线
        3.2.1 ENG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分析
        3.2.2 ENG超宽带天线测试结果
    3.3 紧凑型的半缝隙结构超宽带MIMO天线
        3.3.1 共面波导馈电的半缝隙天线单元
        3.3.2 半缝隙结构超宽带MIMO天线设计与分析
        3.3.3 半缝隙结构超宽带MIMO天线远场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有带陷滤波功能的超宽带MIMO天线
    4.1 引言
    4.2 具有带陷特性隔离度增强的超宽带MIMO天线
        4.2.1 超宽带MIMO天线设计及分析
        4.2.2 超宽带MIMO天线测试结果分析讨论
    4.3 具有嵌入式结构的带陷滤波增强型超宽带MIMO天线
        4.3.1 超宽带MIMO天线设计及分析
        4.3.2 带阻滤波结构设计与分析
        4.3.3 MIMO天线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宽带、多频电磁偶极子天线
    5.1 引言
    5.2 具有平坦增益的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
        5.2.1 天线结构及设计分析
        5.2.2 引向器与反射器关键参数研究
        5.2.3 天线远场测试结果
    5.3 双频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
        5.3.1 天线结构
        5.3.2 天线设计分析
        5.3.3 天线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圆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6.1 引言
    6.2 电磁偶极子天线圆极化实现机理
    6.3 单工作频带的圆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6.4 双频双向圆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6.4.1 天线结构
        6.4.2 天线圆极化及双向圆极化特性分析
        6.4.3 天线结构研究与分析
        6.4.4 天线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统一建模[J]. 伍裕江,聂在平.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小型超宽带天线技术研究[D]. 吴江牛.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IMO信道建模与多天线设计研究[D]. 李忻.电子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具有滤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方法与研究[D]. 陈一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9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59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