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参考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9 20:06
  数字图像的成像、处理和传输都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因而如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已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基本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热点。图像的模糊度评价是图像质量评价的一种,主要用来衡量图像信号经过成像系统或处理算法后质量降低的程度,其在图像采集、处理、分析等领域,以及成像系统自动聚焦、成像设备质量评测和图像处理系统算法优化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的目的是对无参考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借鉴人脑对视觉信息处理的层次性以及自学习特性,将图像模糊度评价看作是一个待测图像与模拟的人脑中清晰或模糊图像的参考模型进行匹配的过程,探讨从不同层次和不同参考模型的角度研究评价灰度图像模糊度的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基于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自然图像具有边缘主导和高维奇异的统计特性。典型的以边缘块的特征值计算图像模糊度的方法虽然反映了这一特性,但因仅以边缘块的特征值为依据,受噪声影响较大。本方法在图像二维局部结构张量的基础上,将待测图像不同模糊副本的差作为第三维信息,构造了单幅图像的三维参数结构张量,根据图像块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特征值计算模糊度参数,以各图像块模糊度参数与其关注度系...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概述
        1.2.2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概述
        1.2.3 图像模糊度客观评价方法概述
    1.3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1.3.1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设计准则
        1.3.2 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公共测试数据库
        1.3.3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主客观评价一致性指标
    1.4 图像模糊度评价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的认知科学基础
        1.5.1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
        1.5.2 What和Where视觉通路
    1.6 论文主要工作
        1.6.1 论文工作的总体思路
        1.6.2 论文主要工作
    1.7 论文工作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1.7.1 评价指标与方法
        1.7.2 典型比较方法
        1.7.3 测试数据库
    1.8 论文章节安排
    1.9 小结
第2章 基于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
    2.1 引言
    2.2 模糊图像与其模糊副本差异减弱特性
    2.3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参数结构张量
        2.3.1 图像的二维局部结构张量原理
        2.3.2 图像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构造
        2.3.3 图像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特性
    2.4 基于三维参数结构张量的图像模糊度评价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显著性纹理特征的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显著性纹理特征
        3.2.1 纹理特征的常用分析和度量方法
        3.2.2 显著性纹理特征定义
        3.2.3 显著性纹理特征与图像模糊程度之间的关系
    3.3 基于显著性纹理特征的图像模糊度评价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
    4.1 引言
    4.2 图像稀疏表示原理
    4.3 图像稀疏表示与图像模糊程度之间的关系
    4.4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模糊度评价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结合稀疏表示与概率潜在语义的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概率潜在语义的图像分析
    5.3 结合稀疏表示与概率潜在语义的图像模糊度评价
        5.3.1 本文方法框架
        5.3.2 学习训练
        5.3.3 模糊度评价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本文四种图像模糊度评价方法的综合分析比较
    6.1 引言
    6.2 原理分析
    6.3 模糊度评价方法的单调性分析比较
    6.4 模糊度评价方法的抗噪性分析比较
    6.5 模糊度评价方法的主客观评价一致性分析比较
    6.6 模糊度评价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比较
    6.7 模糊度评价方法的整体性能分析比较
    6.8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61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861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