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1 08:06

  本文关键词: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农林大学》 2015年

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

廖琳琳  

【摘要】:在福建省、河北省、山东省的部分花生产地开展花生线虫种类和花生线虫病害调查,取得以下结果:1、通过形态特征观察与分子测序比对分析,共鉴定出6种花生病原线虫,分别为短尾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咖啡根腐线虫(P. coffeae)、斯克里布纳根腐线虫(P. scribneri)、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装饰中环线虫(一Mesocriconema ornata)和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2、通过症状观察和盆栽接种试验,在我国发现花生根腐线虫病。短尾根腐线虫和咖啡根腐线虫能侵染花生根系和荚果,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结荚率,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短尾根腐线虫是侵染花生的病原线虫优势种。3、开展了短尾根腐线虫生物学研究。该线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30℃,30℃下从单胞卵发育到2龄幼虫孵出需8-9 d;以3-4龄幼虫越冬,具有较强的耐干燥和抗低温能力;盆栽接种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和黑豆是短尾根腐线虫的适宜寄主,番茄、黄瓜和烟草是低度适宜寄主,甘薯、白萝卜、辣椒和香蕉是非寄主植物。4.通过显微观察和组织染色试验,证实了装饰中环线虫(M. ornata)侵染花生。该线虫在国外引起“花生黄化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6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沛;你的覆膜花生有问题吗?[J];农家参谋;2001年05期

2 魏榕;;春季花生缺苗原因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3 盂憲曾;王南屏;孫華冕;夏知進;;红安县花生“发气”调查报告[J];华中农学院学报;1957年02期

4 张家文;抓好基础条件 培创花生高产[J];花生科技资料;1973年02期

5 ;我所召开全区培创花生高产座谈会[J];花生科技资料;1973年02期

6 ;在实践中摸索花生的增产规律[J];新农业;1974年07期

7 ;掌握气象条件夺取花生高产[J];气象;1977年05期

8 ;花生(四)[J];新农业;1977年19期

9 陈长本,吴成胜;关于发挥我县花生优势的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10 吴成胜;红安县花生土壤的特征及利用改良[J];湖北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永卫;朱增改;赵惠娟;;三种生物制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初探[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勇;罗建文;马皓;;浅谈红安花生产业化[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许泽永;;花生病毒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广鑫;吴凤霞;;花生中后期高产管理技术[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5 刘兆辉;江丽华;张玉兰;郑东锋;;多功能生物型花生专用肥肥效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6 李鹏;戈振扬;姜利民;于英杰;易怀锋;肖潇;盛庆伟;李立成;;花生地下组织的建模与可视化模拟[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志强;曲明静;李晓;鞠倩;姜晓静;王磊;;花生蛴螬三大优势种及其防治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颖;王蕾;王旭明;史刚荣;;低镉条件下缺铁对花生根系的影响及其与镉积累的关系[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定州市农牧局 王虎;[N];河北科技报;2012年

2 李树杰;[N];人民日报;2014年

3 ;[N];山东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太;[N];农民日报;2000年

5 许人俊;[N];中国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旭;[N];国际商报;2009年

7 李冬;[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8 王景春 李江武;[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梅隆;[N];农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宋逊风;[N];农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笑彤;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的分子生态调控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张君诚;受钙影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胚胎败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彭琼;花生开花下针期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分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吴正锋;花生高产高效氮素养分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艳;中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陈坤荣;侵染花生的辣椒褪绿病毒生物学性质及病毒基因组S RNA全序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昆;光强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长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花生适应弱光的光合机理[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姜玉超;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谭礼宁;谷子/花生盆栽间作蛋白质组学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程传英;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朱薇;不同基因型花生硒效率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柳帅;湖南不同区域花生玉米间作模式的玉米密度调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廖琳琳;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8 熊璟;中国花生种植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曾红远;耐渍花生生育生理对不同耕种模式的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姜宝杰;花生文库构建和逆境胁迫基因的分离与表达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84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