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北京市大兴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树种阻滞功能

发布时间:2016-12-22 19:22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大兴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树种阻滞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5年

北京市大兴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树种阻滞功能

孔令伟  

【摘要】:采用β射线法、高分辨形貌观察法、图像分析法和对照法等,对北京市植被区(南海子公园)和非植被区(亦庄开发区)大气中PM2.5浓度、气象因素(空气温度、湿度、风速)测定,PM2.5单颗粒物理化性状的观察和测定以及不同树种叶片在自然状态下和饱和状态下对PM2.5颗粒物滞纳能力的观察和测定,研究了PM2.5基本特征(理化特性、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等)、影响因素(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降雨等)以及植被调控功能(主要为叶片滞纳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2.5浓度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变化趋势,在10:00和22:00左右达到峰值,冬季由于煤炭燃烧夜间PM2.5浓度处于较高水平;(2)PM2.5浓度变化与风速(极大风)、降雨、空气温度呈负相关性,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植被区PM2.5浓度在风后和降雨后均高于非植被区。(3)PM2.5单颗粒物形状主要表现为:球形、椭球形、规则状(长条状、矩形状等)和不规则状等,PM2.5颗粒物聚集体形状主要表现为:链状、絮状(蓬松状)和团聚状;(4)PM2.5颗粒物中Na+和Cl-含量随季节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Mg2+和Ca2+离子表现为春季和冬季含量较高,S042-离子含量随季节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M2.5颗粒物理化性状的变化与污染物排放和季节变化紧密相关;(5)叶表面的微形态特征(气孔数量、气孔大小、绒毛、分泌物、褶皱程度等)是影响叶片滞尘能力强弱的主要原因,而叶表面粗糙度是影响颗粒物与叶面之间的物理作用力,是影响较大颗粒物滞留的主要因素,即与叶表面粗糙度(Ra)呈线性正相关。希望此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大气PM2.5颗粒物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3;S71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王初;陈振楼;;贵阳市城区近地面PM_(10)/PM_(2.5)及重金属污染水平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2 杨龙,贺克斌,张强,王歧东;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_(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3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陈旭,Steven H.Cadle,Tai Chan,Patricia A.Mulawa;北京大气PM_(2.5)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特征与来源[J];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4 刘子锐;孙扬;李亮;王跃思;;2008奥运和后奥运时段北京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比对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5 马雁军;王江山;王扬锋;刘宁微;洪也;;辽宁中部城市群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污染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05期

6 章银柯;王恩;林佳莎;包志毅;;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7 潘纯珍,陈刚才,杨清玲,王定勇,赵琦,周贤杰,张勇;重庆市地区道路PM_(10)/PM_(2.5)浓度分布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杨东贞,于晓岚,,房秀梅,吴凡,李兴生;区域站和基准站气溶胶的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4期

9 柴一新,祝宁,韩焕金;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10 陈玮,何兴元,张粤,孙雨,王文菲,宁祝华;东北地区城市针叶树冬季滞尘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慧娟;保定常见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尘污染对其光合特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刚;北京石景山古城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定性定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云英;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3 王蓉丽;刘惠;马玲;;园林植被滞尘效应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4 陈琳;;氟化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5 杨晖;;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6 周晓炜;亢秀萍;;几种校园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7 纪惠芳;张立娟;阎海霞;黄大庄;苏筱雨;黄秋娴;刘丽;;几种我国北方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8 黄秋娴;侯晓杰;王志刚;苏筱雨;;保定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9 陈虹;阿衣巴提·托列吾;张立宇;;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10 杜双洋;金研铭;庄波;;长春地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道文;刘文清;张玉钧;陆亦怀;刘建国;赵南京;;影响气溶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气象因素分析[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鹏;张成军;张东兴;赵同科;刘宝存;李顺江;张军;李新荣;;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陈远翔;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张大年;;封闭式馆藏博物馆内的颗粒物污染状况比较[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齐飞艳;赵勇;樊巍;朱延峰;;三种植物配置净化空气颗粒物能力的比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冯宏芳;隋平;邱丽霞;;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张永波;;制定广东省地方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吕森林;汪安璞;焦正;陈小慧;;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方法比较与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王赞红;张灵芝;;污染城市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物形态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张学敏;庄马展;王坚;曹超;;主因子分析法在厦门市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上的应用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孙昌榕;王亮;孙小芳;;基于IKONOS的福州市鼓楼区绿地景观分析与环境效应评价[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复杂下垫面下空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晓环;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0年

4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唐雪海;北京市城六区三维绿量估算与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敏;远洋船基及上海地基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岑世宏;京津唐城市群大气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乔玉霜;中原城市群大气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及毒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新燕;郑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于颖;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庆君;长沙市城市森林系统诊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周杰良;7种室内盆栽观叶植物生态功能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肖湘杰;醴陵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金艳;保定市主干道行道树应用现状调查与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汪凯庆;辽宁省降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分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贝贝;跨奥运期间北京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希良;开放源类大气微粒子排放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黄佳;N_2O与Ir(100)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中能,于一苏,边艳霞;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2 邵海荣,贺庆棠,阎海平,侯智,李涛;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丛日春,李吉跃;试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张新献,古润泽,陈自新,李延明,韩丽莉,李辉;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刘东焕;赵世伟;张佐双;;北京市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测定及空气质量初步评价[J];北京园林;2006年02期

6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齐清弘;园林植物清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7 马雁军,杨洪斌,方志刚,张云海;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5期

8 陈勇;城市生态支持系统[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5期

9 刘梦飞;城市绿化覆盖率与气温的关系[J];城市规划;1988年03期

10 杜秀文,牛树奎,王洪良;塔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S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能志;遵义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玉琛;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生态防护带的环境功能与效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梁淑英;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净化大气能力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郑少文;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4 吴云霄;重庆市主城区主要绿地生态效益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高金晖;北京市主要植物种滞尘影响机制及其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卢艳;结合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永杰;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生态效益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哈林;苏永中;周瑞莲;;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J];中国沙漠;2006年03期

2 煤科总院杭州环保研究所矸石复田区植被课题组;;排矸场复垦植被的生态效应[J];煤矿环境保护;1993年02期

3 李素清,李斌,张金屯;黄土高原植被数量区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

4 时忠杰;高吉喜;徐丽宏;冯朝阳;吕世海;尚建勋;;内蒙古地区近25年植被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1期

5 Hans Staaland;φystein Holand;Christian Nellemann;Martin Smith;闵庆文;;森林再生的时间尺度:挪威南部被抛弃的放牧场与农田[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8年06期

6 雷国静;刘少峰;程三友;;遥感在稀土矿区植被污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江西有色金属;2006年02期

7 李斌,张金屯;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8 黄翌;汪云甲;田丰;侯飞;;煤炭开采对植被-土壤系统扰动的碳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9 潘竟虎;李晓雪;冯兆东;;基于V-I-AP模型的兰州市不透水面与植被盖度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10 赵茂盛,Ronald P.Neilson,延晓冬,董文杰;气候变化对中国植被可能影响的模拟[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易;金新阳;杨立国;;风环境数值模拟中模拟植被的数学模型与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高蓓;;基于MODIS时序植被指数的陕西植被季相变化分析[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欧祖兰;苏宗明;李先琨;;广西岩溶植被植物区系初报[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殷雷 通讯员 柏斌;[N];昆明日报;2011年

2 苏国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佃来;基于遥感图像分析的北京植被状态与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杨永川;中国中亚热带东部低山丘陵地形梯度上植被的分异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占军;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对土壤和植被碳库扰动的碳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吴大千;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空间格局、动态监测与模拟[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吕京京;海流兔河流域地下水对植被指数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于红博;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邓少福;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2000-2011)[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伟;北京市大兴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树种阻滞功能[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贾蕾;2000-2013年西昆仑山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时空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邢靓慧;阿姆斯文湿地的生态重建研究—水位控制法对湿地内植被和营养物质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5年

4 程丽娟;矿区植被生化组分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唐伟;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侵蚀与植被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谢洪兵;植被覆被变化对区域性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以北疆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7 李慧静;基于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变化遥感监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娜;基于3S技术的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分析与预测[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雪莹;基于遥感的北京市植被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申艳琴;半干旱区煤炭开采对植被扰动规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大兴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树种阻滞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2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