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糯玉米自交系淀粉形成特性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19 17:53
  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前期筛选的2个品质差异较大的糯玉米自交系MY13和XT1为试材,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的动态积累差异、淀粉粒度分布、淀粉的理化特性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鲜食采收期淀粉的理化特性对鲜食玉米质构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鲜食品质较优的XT1糯玉米的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吐丝期、乳熟期均显著高于MY13,气孔导度在两糯玉米自交系间无显著差异。在灌浆结实中后期XT1的百粒干重、百粒鲜重增加迅速、且显著高于MY13。XT1的百粒鲜重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MY13的百粒鲜重则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MY13、XT1授粉后籽粒含水率随发育时期的推进不断减少,且MY13的脱水速率更快。说明鲜食品质较优的XT1具有灌浆能力高和脱水速率慢的特性。2.灌浆结实期MY13、XT1两糯玉米自交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不断降低,支链淀粉含量逐渐提高。MY13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较快,MY13、XT1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灌浆结实前中期、后期表现更高。灌浆结实的中前期MY13可溶性糖含量高,在灌浆结实后期XT1的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均为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整...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淀粉特性研究进展
        1.1.1 淀粉理化特性
        1.1.2 淀粉合成相关酶
        1.1.3 籽粒质构特性
        1.1.4 光合参数
        1.1.5 营养组分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光合参数测定
        2.3.2 籽粒性状测定
        2.3.3 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测定
        2.3.4 淀粉合成酶的测定
        2.3.5 淀粉提取
        2.3.6 淀粉理化特性测定
        2.3.7 鲜食籽粒质构特性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灌浆结实期糯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差异
        3.1.1 净光合速率
        3.1.2 蒸腾速率
        3.1.3 气孔导度
        3.1.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3.2 灌浆结实期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形成特性差异
        3.2.1 籽粒性状差异
        3.2.2 籽粒可溶性糖及支链淀粉含量差异
        3.2.3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差异
        3.2.4 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差异
        3.2.5 淀粉特性相关分析
    3.3 鲜食采收期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形成特性差异
        3.3.1 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3.3.2 支链淀粉含量差异
        3.3.3 淀粉理化特性差异
        3.3.4 籽粒质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糯玉米光合参数对品质的影响
        4.2.2 糯玉米籽粒性状对品质的影响
        4.2.3 糯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对品质的影响
        4.2.4 糯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酶对品质的影响
        4.2.5 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对品质的影响
        4.2.6 鲜食采收期糯玉米质构特性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杂粮淀粉糊化及回生研究进展[J]. 殷欣,陈文,彭涛,曹莹,张小燕,路宏科.  中国酿造. 2019(10)
[2]糯玉米淀粉形成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J]. 杨欢,黄天琪,施凯,陆大雷,陆卫平.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5)
[3]不同采收期对糯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J]. 郭强,于玲玲,赵贵元.  作物杂志. 2017(02)
[4]灌浆结实期遮光对糯玉米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J]. 徐仁超,赵浚宇,陆大雷,陆卫平,杨美英,徐建平,刘水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17(03)
[5]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J]. 吴凤兰,王丽,赵霞.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0)
[6]稻和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李红艳,鞠慧丽,张旭伟.  种业导刊. 2015(06)
[7]采收期对渝糯系列鲜食糯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J]. 高伦江,赵国华,赵小皖,尹旭敏,刁源,曾顺德.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8)
[8]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和子粒品质的影响[J]. 孔令平,张海艳,赵延明.  玉米科学. 2014(03)
[9]耕作和保墒措施对冬小麦生育时期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李学军,潘晓莹,李宗军,何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5)
[10]鲜食糯玉米籽粒物性差异与主成分分析[J]. 陆大雷,王鑫,闫发宝,陆卫平.  食品科学. 2013(21)

博士论文
[1]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D]. 银永安.石河子大学 2011
[2]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基因型差异及其调控效应研究[D]. 陆大雷.扬州大学 2009
[3]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淀粉形成机理及其钾肥调控[D]. 许珍.山东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糯玉米籽粒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D]. 沈鑫.扬州大学 2016
[2]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速率、蔗糖代谢和淀粉积累的研究[D]. 王宝山.山东农业大学 2015
[3]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对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的响应[D]. 闫发宝.扬州大学 2013
[4]高淀粉玉米自交系淀粉合成生理基础及杂种优势研究[D]. 杨利.山东农业大学 2010
[5]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生理生化机制[D]. 秦大鹏.山东农业大学 2008
[6]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灌浆期光合特性研究[D]. 郭江.河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96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96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