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几种中药材挥发油对三七病害的防控作用及抑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21:35
  背景: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州,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但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日益严重,连作障碍已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除根部腐烂以外,由于三七的特殊生长环境,地上部分病害频发,如灰霉病、黑斑病、圆斑病等,已成为限制三七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三七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法。虽然化学防治法能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易造成“3R”问题,不符合现代绿色科学发展观。因此,为避免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现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抗菌产物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鉴于化学杀菌剂的不良影响,希望能找到一种绿色、有效的植物源农药来代替化学杀菌剂施用,对作用机理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型绿色农药或化肥的开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目的:本文以芸香科、伞形科和唇形科部分有代表性中药材挥发油为研究对象,以常见的三七病害致病菌为代表菌株,通过研究中药材挥发油对三七病害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中药材挥发油防治三七病害的作...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几种中药材挥发油对三七病害的防控作用及抑菌机制研究


五种芸香科植物的原始材料图片

芸香,三七,病原菌,镰刀


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1.3.2五种芸香科中药材挥发油的体外抗菌实验五种芸香科中药材挥发油对三种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作用如图1-2所示。陈皮挥发油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毁坏柱孢霉的抑制率分别为0.36%、2.42%、12.31%,其对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吴茱萸挥发油对毁坏柱孢霉的抑制率为25.14%,抑制作用比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的强;对于枳壳、青皮来说,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3.23%和9.68%,明显低于尖孢镰刀菌和毁坏柱孢霉;佛手挥发油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毁坏柱孢霉的抑制率分别为52.00%、39.52%、42.25%,对三种真菌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较好。图1-2中的菌落直径(A)和抑制率(B)可知,佛手挥发油对三七根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AB图1-2(A)五种芸香科植物对三七根腐病原菌的抗菌作用。(1)尖孢镰刀菌;(2)

佛手,挥发油,化学结构,化合物


几种中药材挥发油对三七病害的防控作用及抑菌机制研究11图1-4佛手挥发油的五个主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A)d-柠檬烯;(B)γ-萜品烯;(C)香叶醇;(D)橙花醇和(E)(R)-(+)-α-松油醇。Figure1-4ThestructuresoffivemaincomponentsofessentialoilfromC.medica.(A)d-limonene;(B)γ-terpinene;(C)geraniol;(D)neroland(E)(R)-(+)-α-terpineol.1.3.4佛手挥发油及其主成分的抑菌作用佛手挥发油及其主成分对三种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如图1-5所示。佛手挥发油对三种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的,其次是d-柠檬烯+γ-萜品烯,接下来是d-柠檬烯,最后是γ-萜品烯。γ-萜品烯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毁坏柱孢霉的抑制率分别为6.20%、12.01%、12.29%。d-柠檬烯对三种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7.36%、18.38%、27.80%,d-柠檬烯+γ-萜品烯组合对三种真菌的抑制率为17.77%、22.30%、30.45%,佛手挥发油处理的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毁坏柱孢霉的抑制率依次为63.09%、30.72%、55.15%,佛手挥发油对三种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强。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七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杨婷,杨宽,何迟,王慧玲,王文鹏,金鑫,朱书生,朱有勇,何霞红.  中药材. 2018(04)
[2]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J]. 包媛媛,赵娟秀,杨加艳,王官民,毛忠顺,杨莉,冯光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2)
[3]三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策略[J]. 张连娟,高月,董林林,尉广飞,杨娟,陈军文,沙本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10)
[4]广西三七灰霉病流行规律及药剂筛选[J]. 蒋妮,陈乾平,冯世鑫,韦树根,缪剑华,宋利莎.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9)
[5]三七侵染性病害防治工作的研究进展[J]. 凌春耀,林伟国,余生,黄演福,覃尹怡.  绿色科技. 2017(07)
[6]15种中药材提取物对3种食用菌致病菌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J]. 张希,王伟艳,张美琦,刘芳,张腾霄.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1)
[7]薄荷的现代应用研究[J]. 温亚娟,项丽玲,苗明三.  中医学报. 2016(12)
[8]唇形科农药活性及其成分研究进展[J]. 黄伦,何江涛,周利娟.  农药. 2016(09)
[9]西番莲提取物对三七炭疽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J]. 岑春艺,黄正学,李善登,韦继光,李良波,黄荣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4)
[10]三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及其防治[J]. 王志敏,皮自聪,罗万东,刘璇,王浩,李新莹.  农业与技术. 2016(01)

硕士论文
[1]球毛壳菌对三七根腐病镰刀菌的生防潜力[D]. 赵林艳.云南大学 2018
[2]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D]. 陈晨.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
[3]广藿香和藿香的种质资源鉴定和挥发油抗菌活性的测定[D]. 李春龚.海南大学 2013
[4]连钱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D]. 渠云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52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52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