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基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2:0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又名家蚕血液型脓病,一直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防止群体内蚕病大流行或避免蚕病爆发造成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传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检测手段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缺陷,研究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简便的高灵敏BmNPV检测技术,减少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持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限低、精密度高、原料低廉、反应时间短、可自动化操作等优点,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食品工业质检、环境成分分析、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等领域。本研究通过利用混合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构建家蚕核型多角体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并且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两种混合自组装膜进行电化学表征以及检测抗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80%的MUA/ME混合自组装膜修饰电极效果最佳。将预处理后的工作电极置于80%的MUA/ME混合溶液中进行自组装24 h,置入ED...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BmNP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原理

家蚕,悬浊液,包涵体


基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方法研究183结果与分析3.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的分离纯化经粗提、45%蔗糖浓度梯度离心纯化后所得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为白色悬浊液(图3-1),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大小均一、具有较强折光性的病毒多角体(图3-2)。3.2BmNPV多角体蛋白浓度的测定3.2.1标椎曲线的制作将配置好不同浓度的BSA标准溶液经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结果见表3-1。表3-1不同浓度标准蛋白质的吸光度Table3-1Absorbance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standardprotein试管编号Testtubenumber012345678蛋白质(mg/mL)Protein00.10.20.30.40.50.60.70.8吸光度值Absorbance00.0530.1160.1540.1840.2320.2530.3100.343根据表3-1中数据,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mg)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蛋白质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如图3-3。分析其数据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4526X+0.0046,R2=0.9916,表明蛋白浓度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可用于BmNPV多角体蛋白浓度的测定。图3-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悬浊液Fig.3-1SuspensionofOcclusionbodiesofBmNPV图3-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Fig.3-2OcclusionbodiesofBmNPV

家蚕,包涵体,多角体,浓度


基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方法研究183结果与分析3.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的分离纯化经粗提、45%蔗糖浓度梯度离心纯化后所得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为白色悬浊液(图3-1),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大小均一、具有较强折光性的病毒多角体(图3-2)。3.2BmNPV多角体蛋白浓度的测定3.2.1标椎曲线的制作将配置好不同浓度的BSA标准溶液经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结果见表3-1。表3-1不同浓度标准蛋白质的吸光度Table3-1Absorbance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standardprotein试管编号Testtubenumber012345678蛋白质(mg/mL)Protein00.10.20.30.40.50.60.70.8吸光度值Absorbance00.0530.1160.1540.1840.2320.2530.3100.343根据表3-1中数据,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mg)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蛋白质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如图3-3。分析其数据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4526X+0.0046,R2=0.9916,表明蛋白浓度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可用于BmNPV多角体蛋白浓度的测定。图3-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悬浊液Fig.3-1SuspensionofOcclusionbodiesofBmNPV图3-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Fig.3-2OcclusionbodiesofBmNPV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单(6-巯基-6-去氧)-β-环糊精修饰金电极对L-半胱氨酸的快速灵敏检测[J]. 彭与煜,王煜,于鑫垚,曾巨澜,肖忠良,曹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2)
[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试验[J]. 胡志刚,董战旗,蒋亚明,董非凡,潘敏慧.  蚕业科学. 2018(03)
[3]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J]. 梁湘,李俊,陈慧珠,卓秋红,龙羽燕,屈达才.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1)
[4]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表征分析[J]. 张弦,杨弦弦,卿颖,邱景富,李朝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20)
[5]应用二温式PCR检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J]. 覃玥,陈保善.  蚕业科学. 2015(03)
[6]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可视化快速核酸检测方法[J]. 覃玥,杨梦歌,朱青,王业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5)
[7]一种适用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方法[J]. 唐芬芬,杨伟克,钟健,邵榆岚,李平平,刘增虎,白兴荣.  蚕业科学. 2013(06)
[8]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及其新型防治办法[J]. 朱迪琦,郑炜,刘永丰,蔡曹盛.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9)
[9]家蚕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 黄桂辉,黎明,李尧方.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7)
[10]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及其部分序列分析[J]. 刘吉平,王永宾,魏建影,辛锦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纳米电化学免疫传感界面构建及微囊藻毒素检测研究[D]. 张晶晶.北京工业大学 2017
[2]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组装的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 卓颖.西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D]. 贾海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信号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 赖玉璇.湖南工业大学 2019
[3]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D]. 林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
[4]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家蚕中的垂直传播及检测技术研究[D]. 张彦.安徽农业大学 2014
[5]硫醇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 王亚君.太原理工大学 2014
[6]基于纳米氧化物和碳纳米管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 凌书娟.西南大学 2009
[7]云南省家蚕主要病毒病的病原鉴定和PCR检测技术的研究[D]. 董占鹏.西南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3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