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卵型芳香化酶基因在鮸鱼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23:42
  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是催化雌二醇合成的关键酶,能使得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该基因在雄性性腺的检测表达却相对较低。我们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能抑制芳香化酶的表达。在鱼类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的两种基因编码的p450arom,它们分别是大量表白于性腺和脑。这两种芳香化酶都具有特异性的启动因子,表达受不同调节因子的调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我们检测到不同的时空表达,具有独特的功能。在芳香化酶反应过程中,P450芳香化酶起着主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开展芳香化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哺乳动物中,卵巢芳香化酶主要在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催化激素与颗粒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得颗粒细胞逐渐增长,并不断合成芳香化酶。研究发现颗粒细胞自身并不能合成雄性激素,这一反应是黄体生成素和内膜细胞结合,促得使细胞将乙酸和胆固醇转变为雄烯二酮,雄烯二酮再经扩散作用进入颗粒细胞,最后在颗粒细胞内被芳香化,从而形成雌性雌性激素被分泌到卵泡和血液中,进而达到促使卵泡发育的作用。在对鮸鱼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芳香化酶在2-3月的鮸鱼体内能够检测到芳香化酶的时空表达,在其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雌二醇,这表明鮸鱼在性腺发育的早期已经初步具备类固...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用语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种群结构
    1.2 鱼类卵巢的组织学分期
    1.3 自然条件下的鱼类性别逆转
    1.4 基因与鱼类性别
    1.5 人为手段改变鱼类的性别
    1.6 采取人为手段的意义
    1.7 芳香化酶基因介绍
    1.8 芳香化酶基因的特点
    1.9 芳香化酶在鱼卵巢发育中的表达状况研究
    1.10 芳香化酶在水产中的应用概述
    1.11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材料方法与实验设计
    2.1 仪器和设备
    2.2 试剂与试剂盒
    2.3 主要试剂和酶
    2.4 实验材料
        2-4-1 载体、菌株和细胞
        2-4-2 实验用鱼
    2.5 实验方法
        2-5-1 各种生物学组织总RNA的提取
        2-5-2 提取基因组DNA (苯酚氯仿法)
        2-5-3 质粒DNA的提取
        2-5-4 序列分析
        2-5-5 RT-PCR
        2-5-6 感受态制作与质粒转化
        2-5-7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5-8 免疫荧光定位
        2-5-9 提取RNA和合成SMART c DNA
        2-5-10 克隆鮸鱼cyp19a1a基因
        2-5-11 克隆鮸鱼cyp19a1a启动子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
    3.2 多克隆抗血清制备和Westerm印迹分析
    3.3 鮸鱼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定量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
    3.4 鮸鱼体内cyp19a1a启动子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芳香化酶基因具有保守性
    4.2 鮸鱼芳香化酶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4.3 Mmcyp19a1a启动子的特异性
    4.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斜带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克隆[J]. 汲广东,李名友,周莉,桂建芳.  动物学研究. 2006(05)
[2]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J]. 李广丽,刘晓春,林浩然.  水产学报. 2006(02)
[3]芳香化酶抑制剂letrozole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性逆转的作用[J]. 李广丽,刘晓春,林浩然.  生理学报. 2005(04)
[4]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催乳素家族基因cDNAs的分子克隆及其进化意义[J]. 贾海波,周莉,石耀华,桂建芳.  动物学研究. 2004(03)
[5]大鳞副泥鳅ZZ/ZW型性别决定的细胞遗传学证据[J]. 常重杰,余其兴.  遗传. 1997(03)
[6]红罗非鱼单性化试验研究[J]. 曹丽琴,陶永刚,谈慧珍.  水产学报. 1994(01)
[7]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J]. 方永强,林秋明,齐襄,洪桂英.  水产学报. 1992(02)



本文编号:3345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45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