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延津县农户化肥施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02:35
  自2015年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来,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成为关注。2019、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农业绿色生产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现阶段,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化肥施用不合理,影响粮食安全,还造成化肥面源污染,出现了水体污染、耕地板结、土壤酸化、臭氧层破坏、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危害人身体健康。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倡合理高效施用化肥,以农户施用化肥为切入点,研究延津县农户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搜集资料,了解延津县区域情况、延津县种植业情况以及延津县化肥施用情况,以农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延津县农户化肥施用问题。利用搜集整合河南省及新乡市统计年鉴,对延津县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强度、化肥施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延津县化肥施用量大、化肥施用强度高以及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结合文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调研问卷并进行实地访谈调研,对农户基本特征信息、家庭经营组织特征信息、化肥施用及环境认知特征信息、社会...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延津县农户化肥施用问题研究


008年-2017年新乡市化肥施用量(万吨)

延津,新乡,化肥,强度


17从2008年到2017年延津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一直高于新乡市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2008年延津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是新乡市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的1.48倍,2017年延津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是新乡市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的1.4倍。近十年来,新乡市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有上升到逐渐下降,说明已经逐渐响应国家政策科学施肥,延津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说明延津县需要降低施用化肥强度,科学合理施肥。图3-32008-2017年新乡市和延津县化肥施用强度对比Figure3-3ComparisonoffertilizerapplicationintensityinXinxiangCityandYanjinCounty,2008-20173.2.3化肥施用结构中国在施用化肥中施用结构分配比例不科学,出现了水质变差,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下降,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中国化肥施用中氮肥施用量最多,其次是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较少。中国氮肥施用量过多,在世界氮肥施用量中占比较高,过量施用氮肥会使土壤酸化,农作物枯黄,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新乡市2013年-2017年N、P、K肥施用量及其比例情况如表3-4所示,新乡市氮肥施用量从2013年的20.2189万吨减少到2017年的18.3295万吨,下降了9.35%,新乡市磷肥施用量从2013年的8.2872万吨减少到2017年的6.9344万吨,下降了16.41%,新乡市钾肥施用量从2013年的3.0733万吨减少到2017年的2.7096万吨,下降了4.34%,新乡市复合肥施用量从2013年的20.701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3.245万吨,上升了12.27%,从近五年看新乡市化肥施用量上氮肥、磷肥、钾肥是下降的趋势,复合肥是上升的趋势。

年龄,情况,农户,农业生产


22化肥。(3)调查样本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情况如图4-2所示,农户从事农业时间在45年以上的有79人,占比为40.72%,30-45年的有61人,占比为31.44%,15-30年的有45人,占比为23.2%,1-15年的有9人,占比4.64%。调查区域农户从事农业时间年数较高,说明农户较早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过早辍学,在农业生产中按照长辈所提供的经验进行种植,造成农业生产迟迟无法实现现代化进程。图4-1年龄情况图4-2务农时间情况Figure4-1AgeprofileFigure4-2Farmingtime(4)调查农户文化程度如图4-3所示,所调查的样本中未上过学的有41人,占比为21.13%,小学的有52人,占比为26.8%,初中的有57人,占比为29.38%,高中及中专的有34人,占比为17.53%,专科及以上的有10人占比为5.15%。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寥寥无几,普遍学历在高中以下,其中相当大部分的农户未曾接受过教育,农户文化程度偏低造成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差,认为只要施用大量的化肥,粮食产量就会提高,对于新的施肥技术或者化肥产品没有做过了解。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人群正处于受教育程度低的阶段,加强农户文化素质教育,加大倾斜农村教育政策,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编号:335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5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