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红桦复合群生境杂交及疑似新物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19:23
  自然杂交在生物界广泛存在,自然杂交可以导致物种形成及适应性渐渗,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同时,自然杂交也可以通过群体湮没或遗传湮没导致物种灭绝,因此研究自然杂交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生境干扰可以促进自然杂交,即“生境杂交”假说。一方面,生境干扰破坏种间原有生殖隔离,如地理隔离、季节隔离等,从而促进两物种杂交;另一方面,生境干扰为杂交体提供空白生境或新生态位。本研究利用红桦与“二倍体”红桦,即红桦复合群作为模型,通过比较生境干扰区与未干扰区的杂交率验证“生境杂交”假说。桦木属植物分布广泛,为风媒传粉的先锋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及经济价值。“二倍体”红桦与红桦分布范围部分重叠,且“二倍体”红桦的分布海拔常高于红桦。研究表明,同域分布的“二倍体”红桦与红桦之间存在自然杂交现象。生境干扰居群,如LFG、BX、TBS、WLP、DY和QYS,以及生境未受干扰的天然林居群,如HHG、MYL、XMX、LHS、TZZ和DTX均发现存在“二倍体”红桦与红桦的早期杂交或回交个体。本研究在六个生境干扰居群中选取184个个体,其中21个来自LFG居群,41个来自BX居群,56个来自TBS居群,2...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桦复合群生境杂交及疑似新物种的初步研究


样本种群地理分布图

红桦,二倍体,专业学位,位置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5图2A-D分别为未知种、硕桦、“二倍体”红桦和红桦13个标志点的位置。Fig.2ThethirteenlandmarksusedforPCAanalysisofleaffromtheunknownBetulaspecies(A),B.costata(B),the‘diploid’B.albosinensis(C)andB.albosinensis(D),respectively.2.2.6ITS测序利用引物ITS4(Whiteetal.,1990)和ITSLeu(Baumetal.,1998)对细胞核核糖体

数据集,聚类分析,红桦


红桦复合群生境杂交及疑似新物种的初步研究18图3数据集1的STRUCTURE聚类分析deltaK(ΔK)值。Fig.3ThedeltaK(ΔK)valuesofSTRUCTUREoutputofdata1.图4K为2、3和4时STRUCTURE聚类结果。绿色、紫色及蓝色分别代表红桦、“二倍体”红桦以及未知种。Fig.4STRUCTUREoutputatK=2,3and4.GreenverticallinerepresentsB.albosinensis;purplerepresentsthe‘diploid’B.albosinensis;bluerepresentstheunknownBetulaspeci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白山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J]. 郭垚鑫,胡有宁,李刚,王得祥,杨吉健,杨改河.  林业科学. 2014(01)
[2]道路建设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张昌贵,李景侠,方大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3]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J]. 缪宁,刘世荣,史作民,喻泓,刘兴良.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6)
[4]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特性[J]. 任坚毅,林玥,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4)
[5]四川九顶山西坡红桦林天然种群空间格局及更新研究[J]. 刘守江,苏智先.  应用生态学报. 2004(01)
[6]太白山红桦林的初步研究[J]. 傅志军,郭俊理.  植物生态学报. 1994(03)



本文编号:3445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45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