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华山新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发布时间:2021-10-22 08:53
  小麦近缘物种中蕴藏着极丰富的优良基因。可以通过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的方法导入普通小麦,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遗传多样性,从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目前小麦远缘杂交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选育出许多新类型材料,包括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三属杂种可以集中小麦族三种不同属的优良基因,通过双二倍体间杂交来创制三属杂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而且由于不同的双二倍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使得它们杂交得到的多属杂种后代分离类型较多,变异类型也很丰富,因此可以创制出具有多种物种优良特性的材料。2005年我们用“J-11”作母本,与华山新麦草作父本进行属间杂交,杂种通过秋水仙碱加倍获得了稳定的双二倍体PHW-SA(2n=8x=56, AABBDDNsNs)。该双二倍体具有众多优良特点,如:高抗小麦条锈病以及细胞遗传稳定性。本研究以PHW-SA与高感小麦条锈病的部分双二倍体小偃麦中3(2n=8x=56)杂交,杂种自交获得的4个F6代株系为材料,利用农艺性状调查、花粉母细胞配对观察、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分析表明,...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近缘物种的研究和利用
        1.1.1 华山新麦草种质资源
        1.1.2 中间偃麦草种质资源
    1.2 三属杂种在小麦遗传改良上的利用
    1.3 易位系及其鉴定方法
        1.3.1 易位系的创制
        1.3.2 易位系的鉴定
    1.4 小麦条锈病抗性育种
    1.5 立题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农艺性状调查
    2.3 小麦条锈病鉴定
    2.4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观察
    2.5 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分析
        2.5.1 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的提取
        2.5.2 SDS-PAGE电泳
    2.6 基因组原位杂交
        2.6.1 染色体制片准备
        2.6.2 DNA提取
        2.6.3 探针制备
        2.6.4 染色体变性
        2.6.5 杂交液配制及变性
        2.6.6 染色体复性
        2.6.7 洗脱
        2.6.8 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以下步骤于暗室内进行)
        2.6.9 洗脱
        2.6.10 染色体复染与镜检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艺性状调查与条锈病抗性鉴定
        3.1.1 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3.1.2 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
    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
    3.3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分析
    3.4 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源于华山新麦草抗条锈病基因YrH122遗传分析和SSR标记[J]. 田月娥,黄静,李强,侯璐,李高宝,王保通.  植物病理学报. 2011(01)
[2]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1Ns二体异附加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J]. 赵继新,武军,程雪妮,董剑,陈新宏,刘淑会,杜万里,庞玉辉,杨群慧,吉万全,傅杰.  作物学报. 2010(09)
[3]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H9020-20-12-1-8抗条锈病基因SSR标记[J]. 姚强,王阳,贺苗苗,李洋,周新力,王保通,井金学.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4)
[4]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4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J]. 贺苗苗,宋晓贺,王阳,姚强,李洋,井金学.  植物保护学报. 2010(02)
[5]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J].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3)
[6]小麦背景中来自华山新麦草的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学分析和分子标记[J]. 曹张军,王献平,王美南,曹双河,井金学,商鸿生,李振岐,张相岐.  遗传学报. 2005(07)
[7]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J]. 赵继新,陈新宏,王小利,武军,傅杰,何蓓如,孙晓娟.  西北植物学报. 2004(12)
[8]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J]. 赵继新,陈新宏,王小利,武军,傅杰,何蓓如,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1)
[9]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J]. 杭焱,金燕,卢宝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0]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衍生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J]. 王长有,吉万全,王秋英,薛秀庄,张宏.  西北植物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细胞学鉴定和控制大豆种子低镉积累基因的克隆[D]. 王益.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利用特异小麦资源创制育种新材料及其遗传评价[D]. 康厚扬.四川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衍生后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 陶珊.四川农业大学 2013
[2]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后代三个特殊中间材料的鉴定及选育[D]. 石丁溧.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0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50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