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16 15:0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如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研究夜间增温如何影响牧草种子产量和质量,将有助于更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牧草种子生产的影响,从而为草种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以豆科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材料,研究了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特性、种子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日均温相同时,相对于对称性增温,非对称性增温对箭筈豌豆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种子萌发速率。(2)与对照(CK)相比,营养生长期夜间增温(VW)、生殖生长期夜间增温(RW)和全生育期夜间增温(VRW)处理平均提前箭筈豌豆各物候期1-6 d,其中尤其以VRW处理效果最为明显,VRW处理比CK提前箭筈豌豆物候期2-6d。CK、VW、RW和VRW处理的生育期分别为98、95、94和92 d。(3)夜间增温显著提高箭筈豌豆各项生长指标,尤以VRW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该处理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比叶面积和SPAD值分别比CK增加33.0%、79.8%、80.4%、16.6%、14.6%和47.8%。(4)夜间...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被动式,实景,设备,反射膜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主要包括钢架、可移动横向支撑架、红外线反射膜(铝箔玻纤布)、钢管(用来固定红外线反射膜)以及温度记录仪(图 3-1)。夜间增温处理于每日 19:00-次日 7:00 进行(下雨天不处理)。

豌豆,种子萌发,非对称性,对称性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23第四章结果与分析4.1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增温对箭筈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随温度升高,箭筈豌豆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呈上升趋势(图4-1)。当日均温相同时,增温模式对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种子萌发速率(P<0.05)。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对称性增温,非对称性增温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种子萌发速率(P<0.05)。图4-1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增温对箭筈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注:CK、ST和AST分别表示对照、对称性增温和非对称性增温;“*”、“**”和“ns”分别表示相同日均温不同增温模式下箭筈豌豆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和差异不显著(P≥0.05)。4.2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4.2.1夜间增温对箭筈豌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温对北疆灌区冬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J]. 杨卫君,吴高明,高文翠,张金汕,石书兵,贾永红.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2)
[2]几种环境因子对黄花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王靖靖,余玲,朱恭,陈香来,胡小文.  草业科学. 2018(07)
[3]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郑泽华,娄运生,左慧婷,石一凡,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6)
[4]不同情景增温对假臭草生长竞争的影响[J]. 刘小文,齐成媚,曾丽亚,刘永昌,廖海兵,袁志辉,何福林,胡克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5]环塔里木盆地非对称性增温变化及其对特色林果物候期的影响[J]. 郑奕,刘艳,吉春容.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1)
[6]高寒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对施肥和混播措施的响应[J]. 刘文辉,张英俊,师尙礼,孙建,魏小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7]夜间增温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张祎玮,娄运生,朱怀卫,肇思迪,石一凡.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2)
[8]植物生殖发育分子机理简述[J]. 尹伟平,刘闯,潘美昕,狄贵秋,申哲,刘雪梅.  生物学杂志. 2016(04)
[9]短期增温对入侵植物一年蓬开花物候与繁殖分配的影响[J]. 张斯斯,肖宜安,邓洪平,闫小红,黄海裙,廖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箭筈豌豆兰箭1号在夏河地区的最佳刈割期[J]. 毛祝新,傅华,牛得草,聂斌,陈昊,黄德君.  草业科学. 2015(10)

博士论文
[1]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理[D]. 樊永惠.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差异[D]. 陈金.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箭筈豌豆品质性状研究[D]. 毛祝新.兰州大学 2012
[4]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D]. 田云录.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D]. 张彬.南京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D]. 杨志远.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四个春箭筈豌豆品种对磷钾肥的响应[D]. 高小莉.兰州大学 2018
[3]我国北方三种类型温带草原植物繁殖物候对夜间增温和改变降雨的响应[D]. 周振兴.河南大学 2017
[4]不对称增温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苏海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5]冬小麦对夜间增温与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制[D]. 陈群.南京农业大学 2015
[6]中国北方典型草原植物生殖物候对白天和夜间增温的响应[D]. 刘斌.河南大学 2015
[7]冬小麦根系和土壤环境对夜间增温的响应及其区域差异[D]. 张明乾.南京农业大学 2012
[8]花后开放式增温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陈丹丹.南京农业大学 2012
[9]冷藏和温度对高寒草甸两类常见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D]. 徐秀丽.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8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38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