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9:14
  滴灌小麦是一种密植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种植方式。新疆滴灌小麦栽培过程中仍遵循传统的高肥高产理念,造成氮肥投入过量、氮效率降低。因此,探究在减氮条件下滴灌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同步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新疆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设置7个不同的施氮处理,从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角度,研究减氮配施有机肥多水平处理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积累量的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籽粒库特征展开分析,探求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籽粒灌浆的调控效应,进一步挖掘滴灌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潜力,以期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的茎鞘、叶片、麦穗、粒重的干物质积累均随着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以N15(有机肥替代15%氮肥,即85%N+15%有机肥)处理表现最优。两品种的理论最高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也均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并以N15处理表现最好。这说明适宜的减氮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而相比两个品种而言,新春38号(强筋)的干物质变化在减氮配施有...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研究


不同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对滴灌春小麦茎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干物质,有机肥,春小麦,叶片


1038号花后14d时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33.03%、27.39%、21.87%、7.34%、14.33%和44.23%;新春49号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23.47%、18.39%、15.99%、7.36%、11.50%和33.99%。说明减氮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减氮配施有机肥配比能提高叶片干物质积累的效果。图3-2不同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对滴灌春小麦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Fig.3-2Effectsofdifferentnitrogenreductionandorganicfertilizertreatmentsondrymatteraccumulationinspringwheatleavesunderdripirrigation3.1.3穗干物质积累变化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穗干物质积累量随灌浆期推移逐渐上升,且均在花后35d时达到最大(图3-3)。同一时期下,各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处理均在N15(85%N+15%有机肥)时表现最优;花后35d时,新春38号为1783.07g·m2,新春49号为1688.25g·m2。品种间,小麦穗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新春38号(强筋)高于新春49号(中筋),花后35d,N15处理下新春38号比新春49号高5.62%。处理间,两品种小麦穗干物质积累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在N15处理下为最大,大小变化为N15>N20>N25>N10>N5>NCK>N0。其中新春38号花后35d时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20.83%、15.84%、11.89%、3.47%、7.49%和27.71%;新春49号与新春38号变化相似,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22.50%、16.25%、10.44%、3.67%、6.91%和27.29%。表明两个品种之间对氮素配施有机肥的反映程度不一致,新春38号较新春49号更为敏感。3.1.4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及其贡献率变化由表3-1可知,不同处理水平下的两个春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期,小麦茎鞘和叶片花后转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

有机肥,麦穗,春小麦,干物质


~69.53%和16.03%~72.51%,4.36%~109.34%。新春38号(强筋)在不同处理水平下受到的影响大于新春49号(中筋)。新春38号、新春49号在不同处理水平下茎鞘和叶片的花后贡献率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N15处理下表现最佳,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具体表现:N15>N20>N25>N10>N5>NCK>N0。两品种的茎鞘和叶片最大花后贡献率分别为22.51%,5.40%和18.90%,4.96%,且相比其它处理分别提高了30.76%~160.42%,5.56%~110.55%和22.63%~108.26%,6.75%~133.88%。从品种来看,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新春38号的影响更大。图3-3不同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对滴灌春小麦麦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Fig.3-3Effectsofdifferentnitrogenreductionandorganicfertilizertreatmentsondrymatteraccumulationofwheatearsunderdripirrigation3.2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影响3.2.1粒重变化灌浆期内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粒重随时间的推进逐渐上升,在花后14~28d时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花后28d后增长速度减缓,并于花后35d时粒重达到峰值(图3-4)。同一时期下,N15(85%N+15%有机肥)均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后35d,N15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粒重分别为2322.6g·m2和2242.6g·m2。在花后35d,N15处理下新春38号(强筋)与新春49号(中筋)相比高了3.57%。不同处理相同时期内,新春38号粒重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的增加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各处理表现为N15>N20>N25>N10>N5>NCK>N0。且在花后35d,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20.59%、18.21%、15.94%、7.01%、8.49%、和36.53%,新春49号与38趋势一致,N15处理比Nck、N5、N10、N20、N25、N0分别高23.60%、19.60%、17.31%、5.27%、11.44%、44.54%。炯邯傯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  麦类作物学报. 2019(10)
[2]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路花,张美俊,冯美臣,王超,王晓雪,杨武德.  生态学杂志. 2019(12)
[3]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 伍晓轩,杨洪坤,朱杰,柳伟伟,普琼达瓦,樊高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4]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张永强,方辉,陈传信,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5]2007-2015年新疆粮食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J]. 张志高,范留飞,马晓慧,蔺敬妍,朱昊冉,邱双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9)
[6]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J]. 李金娜,姜丽娜,岳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7)
[7]氮素水平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J]. 于华荣,郭园,朱爱民,鲁富英,王乐,张玉霞.  草业学报. 2018(05)
[8]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金修宽,马茂亭,赵同科,安志装,姜玲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7)
[9]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硝态氮残留淋失的影响[J]. 马臣,刘艳妮,梁路,翟丙年,张昊青,王朝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4)
[10]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 张礼军,张耀辉,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张文涛,白斌,周洁,何春雨.  核农学报. 2017(08)

博士论文
[1]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质特性对氮肥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D]. 张美微.河南农业大学 2015
[2]氮肥运筹对两种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碳氮代谢、产量及品质的调控研究[D]. 马冬云.河南农业大学 2007
[3]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D]. 王小燕.山东农业大学 2006
[4]水氮运筹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与调控[D]. 严美玲.山东农业大学 2006
[5]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D]. 兰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D]. 马瑞琦.山西农业大学 2018
[2]小麦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对水氮条件的响应[D]. 李孟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52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52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