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品种苦荞芽苗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和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3:49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又称鞑靼荞麦,是双子叶石竹目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苦荞麦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酚类、萜类、有机酸类等是其主要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黄酮醇、黄烷醇、查尔酮、黄烷酮、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等。药理学研究显示苦荞中的原花青素、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苦荞种子中含有高活性的芦丁降解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萌发后可有效克服芦丁的降解,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可显著提高活性营养物质的含量,近年来随着苦荞麦苗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市场上出现了以苦荞芽和苦荞苗为代表的新型芽苗类蔬菜,同时苦荞芽苗在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有关对苦荞芽和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首先利用LC-QTOF-MS对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利用LC-QQQ-MSMS对不同品种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拟从代谢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品种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差异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筛选高营养、高品...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品种苦荞芽苗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和代谢组学研究


类黄酮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不同品种苦荞芽苗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和代谢组学研究


苦荞芽苗TIC总离子图

过程图,过程,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


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363.92453.1390C21H24O11374.09453.1385C21H24O11388.21287.0547C15H10O6395.08431.0990C21H20O10404.50449.1080C21H20O11414.72449.1079C21H20O11428.20273.0753C15H12O5436.14433.1148C21H22O10446.96433.1141C21H22O10456.04449.1100C21H20O11466.44449.1099C21H20O112.3.2LC-QQQ-MSMS鉴定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LC-QQQ-MSMS子离子扫描模式对化合物进行扫描,通过设置碰撞能量梯度(10v、20v、30v、40v),分别获取化合物的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化合物精确质量数,出峰时间,黄酮标准品裂解规律等信息推导出46种黄酮类化合物,相关化合物信息见表3。46种黄酮类化合物包含33种黄酮醇、4种黄烷醇、4种黄酮类化合物、3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2种花色素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一类以C6-C3-C6为骨架的黄色色素,其基本骨架为二苯吡喃,既由吡喃酮或杂环苯吡喃链接的两个苯环,常见的有芦盯槲皮素、山奈酚等。以芦丁为例,在正离子模式下得到m/z611离子峰,通过一级质谱[M+H]+峰以及产生的碎片离子峰对其裂解过程进行推测。芦丁经碰撞能量后产生碎片离子,化合物首先脱去一分子鼠李糖基[M+H-146Da]+生成m/z465的碎片离子,接着继续脱去一分子葡萄糖基[M+H-146Da-162Da]+生成m/z303的碎片离子,芦丁相关裂解过程如图3所示。图3芦丁裂解过程Fig.3Rutinpyrolysisprocess根据目前苦荞中已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发现苦荞黄酮醇苷主要由槲皮素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类黄酮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 王玲玲,边祥雨,高蔚娜,姚站馨,李柏林,郭长江.  营养学报. 2019(06)
[2]苦荞麦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何伟俊,曾荣,白永亮,蔡腾程,古权.  农产品加工. 2019(23)
[3]苦荞营养成分及其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J]. 张杰,程伟,李娜,潘天全.  酿酒. 2019(05)
[4]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改性及活性的研究进展[J]. 肖咏梅,李明,毛璞,袁金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5]苦荞营养、功能和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J]. 周冉冉,李可心,陈茂彬,张玉.  中国酿造. 2018(12)
[6]乳酸菌发酵对苦荞芽苗饮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 李俊,卢阳,刘永翔,刘辉.  食品与机械. 2018(12)
[7]不同苦荞茶品质对比分析[J]. 赵鑫.  农产品加工. 2018(20)
[8]广灵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J]. 李慧,王润梅,安志鹏,刘瑞,张弘弛,石金波.  种子. 2018(01)
[9]光照对药食同源植物苦荞麦种子中原花青素积累关键酶FtANR,FtLAR基因表达的影响[J]. 姜春丽,苏新堯,许亚春,吴而已,师玉华,张栋,陈庆富,孙伟,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3)
[10]苦荞发芽期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J]. 胡俊君,仪鑫,李红梅,何永吉,边俊生,李云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23)

博士论文
[1]苦荞麦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分析和鉴定方法研究[D]. 任强.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2]萌发荞麦种子内黄酮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 张美莉.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1H NMR的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致死和亚急性中毒的大鼠血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 闫娟.川北医学院 2018
[2]苦荞芽粉的制备、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及产品开发[D]. 吴昆明.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不同胁迫对不同生长期苦荞黄酮积累及其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 杨雄榜.四川农业大学 2014
[4]荞麦芽的抗突变、抗肿瘤生理活性研究[D]. 孙国娟.延边大学 2013
[5]苦荞麦中活性成分及其在萌发过程中变化的研究[D]. 侯建霞.江南大学 2007
[6]苦荞籽粒中芦丁及芦丁降解酶的应用研究[D]. 王改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8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58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