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产量及植株碳氮磷变化

发布时间:2023-04-19 18:08
  小麦/玉米/大豆周年套作是四川主要的旱地作物体系,研究其作物产量、植株对碳氮磷养分的吸收以及C/N、C/P变化,对麦/玉/豆套作体系的高产高效及养分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设5个氮(N)用量水平(小麦:0、60、120、180.240 kg/hm2,记为WN1、WN2、WN3、WN4、WN5;玉米:0、97.5、195、292.5、390 kg/hm2,记为NH1、MN2、MN3、MN4、MN5;大豆季不施肥,记为SN1、SNZ、SN3、 SN4、SN5),对小麦-大豆轮作体系和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的作物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植株碳氮磷养分含量及C/N、C/P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单/套作小麦、单/套作大豆、麦-豆与麦/玉/豆体系间的产量及养分吸收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玉米、大豆收获期植株株高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小麦、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也表现出增加趋势,但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SN3处理最大。套作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分别比单作小麦平均高30.9%、16.9%;套作大豆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分别比单...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麦/玉/豆间套作体系研究现状
        1.2.1 麦/玉/豆体系对碳的固定和氮、磷的吸收利用
        1.2.2 麦/玉/豆体系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1.3 氮肥施用效应
        1.3.1 我国氮肥的施用状况
        1.3.2 施氮对作物碳氮和碳磷的影响
        1.3.3 施氮对土壤碳氮和碳磷的影响
    1.4 碳氮磷的养分研究进展
    1.5 农业碳氮、碳磷变化的规律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方案
    3.1 试验地基本情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4 试验实施
        3.4.1 施肥方法
        3.4.2 试验布置
    3.5 植株样品采集及测定
        3.5.1 小麦
            3.5.1.1 生物量
            3.5.1.2 产量及产量构成
            3.5.1.3 养分分析
        3.5.2 玉米
            3.5.2.1 株高
            3.5.2.2 生物量
            3.5.2.3 产量和产量构成
            3.5.2.4 养分分析
        3.5.3 大豆
            3.5.3.1 生物量
            3.5.3.2 产量及产量构成
            3.5.3.3 养分分析
        3.5.4 样品分析方法
    3.6 数据处理
    3.7 仪器设备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施氮量下单/套作小麦的产量及碳氮磷变化
        4.1.1 小麦收获期株高
        4.1.2 小麦籽粒产量
        4.1.3 小麦干物质积累
        4.1.4 小麦干物质分配比例
        4.1.5 小麦有机碳
            4.1.5.1 小麦碳含量
            4.1.5.2 小麦碳素累积
        4.1.6 小麦氮素养分
            4.1.6.1 小麦氮含量
            4.1.6.2 小麦N素累积
        4.1.7 小麦磷素养分
            4.1.7.1 小麦磷含量
            4.1.7.2 小麦磷素累积
        4.1.8 小麦的C/N比值
        4.1.9 小麦的C/P比值
        4.1.10 小结
    4.2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的产量及碳氮磷变化
        4.2.1 套作玉米收获期株高
        4.2.2 套作玉米籽粒产量
        4.2.3 套作玉米生物量积累
        4.2.4 套作玉米干物质分配
        4.2.5 套作玉米有机碳
            4.2.5.1 玉米碳含量
            4.2.5.2 玉米碳素累积
        4.2.6 套作玉米氮素养分
            4.2.6.1 玉米氮含量
            4.2.6.2 玉米氮素累积
        4.2.7 玉米磷素养分
            4.2.7.1 玉米磷含量
            4.2.7.2 玉米磷素累积
        4.2.8 玉米的C/N比值
        4.2.9 玉米的C/P比值
        4.2.10 小结
    4.3 不同氮用量下单/套作大豆的产量及碳氮磷变化
        4.3.1 不同时期大豆株高
        4.3.2 大豆籽粒产量
        4.3.3 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
        4.3.4 单/套作大豆干物质分配比例
        4.3.5 大豆有机碳
            4.3.5.1 大豆碳含量
            4.3.5.2 大豆的碳素累积
        4.3.6 大豆氮素养分
            4.3.6.1 大豆氮含量
            4.3.6.2 大豆的氮素累积
        4.3.7 大豆磷素养分
            4.3.7.1 大豆磷含量
            4.3.7.2 大豆的磷素累积
        4.3.8 大豆的C/N比值
        4.3.9 大豆的C/P比值
        4.3.10 小结
    4.4 不同氮用量下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产量及碳氮磷变化
        4.4.1 体系产量
        4.4.2 体系C素积累
        4.4.3 体系N素累积及利用率
        4.4.4 体系P素累积及利用率
        4.4.10 小结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
    5.1 综合讨论
        5.1.1 施氮对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及碳氮磷吸收的影响
        5.1.2 套作对小麦、大豆的影响
        5.1.3 小麦-大豆与小麦/玉米/大豆对碳氮磷的吸收及C/N、C/P值
    5.2 结论
    5.3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3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93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