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蝴蝶兰组培苗在高温胁迫下的繁殖能力及其培养基优化

发布时间:2023-07-26 18:46
  蝴蝶兰是著名的观赏兰科植物,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园艺植物进出口日益频繁。目前对蝴蝶兰的研究主要在组织快繁体系建立、灭菌方法、降低褐化、对胁迫环境适应能力等,但是很少关于蝴蝶兰活力状态与其可组培性关系的研究。蝴蝶兰作为珍贵的园艺种源,一方面防止种源流失,同时也为境外种源的利用,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蝴蝶兰植株具有生长繁殖潜力,可进行组织培养。因此,建立蝴蝶兰植株活力快速检测方法有应用价值。筛选出更合适的蝴蝶兰组织培养基、激素配比和外源有机添加物,也将为提高蝴蝶兰的工厂化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以蝴蝶兰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胁迫下蝴蝶兰的生理变化特征及其对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其组织培养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检测了高温胁迫(温度40℃14h/d,35℃10 h/d)条件不同处理时间下蝴蝶兰植株石油醚提取液的紫外吸收情况,发现在202-210nm和240-260nm两个紫外波段均是高温处理8天的蝴蝶兰植株石油醚提取液有最大的吸光值;说明高温处理8天时蝴蝶兰幼苗产生的化学物质最多,高温胁迫响应机制最强。(2)随着高温胁迫(35℃14h/d,30℃10 h/d)处理时间的延长...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蝴蝶兰简介
        1.1.1 蝴蝶兰名字的由来
        1.1.2 蝴蝶兰的分布
        1.1.3 蝴蝶兰的形态特征
        1.1.4 蝴蝶兰的生活习性
        1.1.5 蝴蝶兰的经济价值及应用
    1.2 蝴蝶兰组织培养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株组织培养技术
        1.2.2 蝴蝶兰组培外植体的选择
        1.2.3 基本培养基对蝴蝶兰组培的影响
        1.2.4 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组培的影响
        1.2.5 激素对蝴蝶兰组培的影响
        1.2.6 蔗糖浓度对蝴蝶兰组培的影响
        1.2.7 蝴蝶兰组培褐化的控制
    1.3 高温胁迫下蝴蝶兰的研究进展
        1.3.1 高温胁迫下蝴蝶兰形态生理方面的研究
        1.3.2 高温胁迫下蝴蝶兰生长繁殖潜力的研究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高温胁迫下蝴蝶兰的连续紫外光谱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评估高温胁迫下蝴蝶兰的可组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温胁迫下两种蝴蝶兰叶片Fv/Fm值与可组培相关性的研究
        3.2.2 高温胁迫下蝴蝶兰茎段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可组培相关性的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蝴蝶兰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4.1 基本培养基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天然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方法
    4.3 激素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仪器
        4.3.3 实验试剂
        4.3.4 实验方法
        4.3.5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蝴蝶兰试管苗生根影响因素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5.1 激素对蝴蝶兰生根的影响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1.5 结果与分析
    5.2 蔗糖浓度对蝴蝶兰生根的影响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试剂
        5.2.4 试验方法
        5.2.5 结果与分析
    5.3 天然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生根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基于饱和D-设计优化蝴蝶兰培养基方案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剂与仪器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7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837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