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9 07:50
  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为现代人的生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人类社会也进入了崭新时代,网络创造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着变化。继广播、电视和报纸之后,我们进入了第四媒体时代。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崭新的社会随之形成,也就是我们说的虚拟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与传统的现实社会中的观念、结构和行为模式都发生着冲突。 英国达勒姆大学米尔恩教授说:“没有道德就不会有任何社会生活”。虚拟社会生活也不能够缺少自己的道德和道德规范体系。人类的道德存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领域,在虚拟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特性打破了行为主体之间交往的传统方式,传统的道德在虚拟社会中发生着改变,很多道德的滑坡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害信息泛滥、信息资源垄断、行为主体道德淡漠、责任感淡化……我们应该尽快地改变网络环境无序的状态,立足于虚拟社会主体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道德滑坡问题的原因,加强虚拟社会的道德建设。对此,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性关注和思考。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虚拟社会的组成
        (一) 界面
        (二) 网络空间
        (三) 虚拟实在
        (四) 虚拟社会
    二、虚拟社会的特点
        (一) 虚拟性
        (二) 表象性
        (三) 开放性
        (四) 自由性
    三、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一)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
        (二) 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四、虚拟社会主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 虚拟社会主体的概念
        (二) 虚拟社会主体的特点
    五、虚拟社会主体道德的含义
        (一) 虚拟社会主体道德的概念
        (二) 虚拟社会主体道德的特点
第二章 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近年来网络技术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体现出的特点
    二、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虚拟社会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引发的道德冲突和个体人性障碍
        (二) 虚拟社会的主体个性空间扩展导致了自身的责任淡化
        (三) 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导致主体的道德信用危机
        (四) 虚拟社会的非人性化引发主体行为约束无力,情感淡漠,道德缺失
        (五) 互联网的异质性,导致行为主体价值观念的偏移
        (六) 网络的隐蔽性增加了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七) 网络扩张对行为主体的隐私权和知识产权造成挑战及侵犯
第三章 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一、加强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 意识形态原则
        (二) 可操作性原则
        (三) 道德和法律互助原则
    二、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一) 制定系统的虚拟社会道德规范和公约
        (二) 加强虚拟社会主体的自身道德教育
        (三) 统一网络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主体道德自律
        (四) 净化虚设社会道德空间
        (五) 结合法制保障虚拟社会道德秩序和安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7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87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