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推荐期刊 > 南大核心 >

《科技进步与对策》(南大核心CSSCI经济管理期刊)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7-10-27 09:59

科技进步与对策
刊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主办: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周期:  半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7348
CN:   42-1224/G3
邮发代号:38-118
复合影响因子:1.281
综合影响因子:0.657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创刊时间:198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科技日报社、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中南六省四市科技厅(局)等单位协办的关于科技进步理论、政策与方法的学术类期刊。

宗旨

2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怎么样”和“科技进步怎么办”两大历史命题,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历年来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期刊大奖、湖北省十大名刊奖等荣誉,2008年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会刊。

收录

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获奖

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期刊大奖、湖北省十大名刊奖等荣誉,2008年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会刊。

读者

《科技进步与对策》是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得力助手,是关注科技经济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两院院士参政议政的民主论坛,是企业家赢得竞争胜利的有效参谋,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拓展国内外市场、吸引公众关注的理想传媒。

荣誉

中国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湖北省十大名刊
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索引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

科技管理创新:创新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科研管理;项目管理;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等。
区域科学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进步;区域科技创新;区域可持续发展;高新区、生态园区与循环经济园区;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理论;新农村建设等。
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研发管理;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与产业选择;产业集群、产业链与价值链;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
企业创新管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市场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培育;企业能力培育等。
科技法制与政策:涵盖国家科技法律和宏观科技政策;区域或地方科技法规与政策;资源及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科技规划;创新、创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凡不涉及科技的法律理论与实务研究均不在本刊选题范围之列。
评价与预见:科研评价;大学评价;区域评价;产业评价;企业评价等。
综述: 侧重于与科技管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及预测。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史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科技伦理等。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知识管理的最新理论及其具体应用。
人才与教育: 高等教育理论(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不包括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大学科研、大学科技产业;人才理论(侧重于科技人才)。
科技进步论坛:名家名言;时事专题等。

3 投稿须知

1 审稿流程
编辑部收稿---责任编辑初审---编辑部复审---专家(编委)终审---主编定稿。
2 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采用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稿件的结构组成按次序排列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全部作者的简介、英文题名、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及文章所涉基金项目及基金编号。
2.1 题名
题名应简单明了,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15字。
2.2 作者署名及单位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且不宜超过4位。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以200~300字为宜,用第3人称写,尽量不重复题名中已有信息。不出现插图、表格、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2.4 关键词
每篇论文选取4~8个单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必须对应。
2.5 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2.6 正文和结论
正文字数最好在6000——10000字符以内(包括插图及表格)。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前言部分力求精炼,不编号。
结论内容不重复正文内容,较多时可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1)、(2)等。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采用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凡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主要标注示例:
  (1)图书
  著者.题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出版年.例
  [1]霍斯尼 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2)科技报告
  著者.题名,报告编号(如果有)[R].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年份.
  [2]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3)学位论文
  著者.题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一般为大学或研究机构),年份.
  [3]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65.
  (4)标准
  标准提出者(一般为标准化组织).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5)专著(包括图书、会议录、论文集等)中析出的文献(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5]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M]//程裕淇.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6)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作者.题名[J].期刊名全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9]徐滨士,欧忠文,马世宁,等.纳米表面工程[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6):707-712.
  (7)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作者.题名[N].其他责任者.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10]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4-11-20(15).?
  (8)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9)电子文献(上述(1)~(8)类的电子版文献,在上述著录格式后加“[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其他电子文献按如下规则处理):
  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M;会议录、论文集-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凡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
2.8 作者请注明性别、出生年、籍贯、工作单位(具体到院系)、职称、学位(注明正在攻读还是已经获得)、研究方向、成果获奖情况、出版专著数、发表论文数;其余作者注明性别、职务职称、研究方向。

    文章风格请参考
2014年 21期
目次
 

逆向创新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单娟;程杨;李倩倩6-10

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韩清池;赵国杰11-16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分析

仲伟周;张金灿;南士敬27-31

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视角

彭本红;谷晓芬;周倩倩32-39

吉林省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与策略建议

崔宏桥;沈颂东;段伟花43-46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基于山东的实验

高阳;程启智47-51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东、中、西部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梁军;赵方圆52-58

企业技术合作、知识基础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

刘岩;蔡虹;张洁59-64

技术共同演化与标准制定方法研究

陈雯雯;陈雪梅65-69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李正卫;黄益;潘晓霞;陶真婵70-75

风险投资介入、投资策略与企业异质R&D创新——基于创业新兴指数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

李云鹤;王文婷76-82

企业规模对工艺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刘欣;陈松83-86

组织间网络联结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海洋装备制造企业的考察

贾晓霞;赵萌萌87-93

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演化路径及实证研究——基于成长理论视角

田先钰;王晓94-98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工具选择

魏淑艳;郭随磊99-103

科技人员主导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张胜;郭英远;窦勤超110-113

高层次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以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李锡元;边双英;张文娟114-119

基于行为知识信息融合模型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流程研究

赵丽梅;孙艳华;刘岩芳125-13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机理研究

张宝生;张庆普132-136

团队反思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

张谦;刘人境;宋艳双137-142

空间溢出视角下人才跨国外流与技术创新——基于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

叶阿忠;陈生明;陈晓玲143-148

基于大学章程视角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孙益武149-152

知识动员研究回顾:指示现象、内涵及表现维度

姚伟;佟泽华153-160



本文编号:1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ijianqikan/nandahexin/1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