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高校图书馆空间组织及环境改造设计研究-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

发布时间:2015-02-03 09:28

 

【摘要】 我国现在的城市建筑文化处在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图书等纸质印刷资料在图书馆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伴随着传媒、网络、数字化信息的进步和普及,图书馆传统的藏、借、阅服务独立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今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图书馆对现代高校需求的不适应性问题日益凸显。虽在新馆建设方面,各个地区各所高校的图书馆都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不过在旧图书馆改造方面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探索新潮流对图书馆的功能区求、人文需求、和文化需求都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改变。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馆建筑模式、空间结构都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通透性。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由于年限较久,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诸多新功能需要。通过对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旧图书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形式美规律、环境美学和模数式建筑设计等理论的研究学习,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受众的生理体验、心理感受、功能需求等方面对图书馆室内空间组织、环境氛围及功能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高校建筑存在人性化理念缺乏的问题。现今很多的公共建筑设计都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图书馆在空间分隔、设施布置,环境营造,陈设选择、装饰风格都没有很好的考虑人性化要素的运用和体现。现在的人们在满足其使用需求的同时,还用注重其心理的需求。休闲的座椅、绿化布置都可以提供给读者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书吧、茶室、咖啡厅等休息场所又可以让人在休息之余感受到轻松的环境氛围。在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探索的基础上,论文主要阐述了图书馆通透性、灵活性、开敞性的室内空间构成。通过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运用,营造舒适温馨的室内阅读气氛。再对西安地区多所高校实地调研和国内外部分优秀高校图书馆分析研究,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逸夫图书楼进行改造设计,对室内空间功能及环境设计加以验证,以求适应现今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并对今后的高校图书馆改造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关键词】 人性化; 多元化; 高校图书馆; 空间环境; 改造;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现如今是一个数字化的传媒时代,在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会潮流带动下,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对象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同时也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蜕变历程。图书馆作为有文化代表性的建筑,不仅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场所,也是高校“人本文化”目标建设的标志,除追求自身建筑美观的目标外还要兼顾各项新职能和功能的扩展应用,以及读者人群需求更多样、服务领域范围更多元、资源信息网络化、使用人流节奏加快和新技术新观念应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对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图书馆的改造实际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序列的组织划分和空间环境适用性以已经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高校作为地方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我国部分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建设已经在向着数字化、人文化建设迈步,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由于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断层,地域性差异的增加,使得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并非齐头并进。西安市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我国中心地带,历史文化悠久,作为十三朝古都,自古便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体与文化中心。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及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以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空间序列的组织划分及空间环境适用性为出发点,以人性化理念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突破口,以数字化、信息化、人文化为指导思想,对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及功能进行设计研究,提出一些有时代性的理论观点。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论文研究的意义
我国各个地区的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校园数量在不断增长,相应的图书馆的建设也一支在持续。相比之下还有许多老高校由于年代久远,校园内图书馆已经使用了多年,从而变得不适应现今时代高校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对这些图书馆加以改造使其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但目前还未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专业的针对高校图书馆改造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于现今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研究,建立起高校图书馆改造翻新建设中空间环境及功能的理论体系,丰富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建设研究体系。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设计表现进行总结与实例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的多样功能及环境氛围需求和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西安市以及国内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实例为调查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空间组织方法、图书馆室内环境的适用性以及人性化理念在室内设计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既适用于我校渭水校区逸夫图书楼改造方案又具有一定理论推广性的见解与意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实践相比有所落后,不过我国图书馆在以现代化、人文化为基础的环境及功能的设计理念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理想成果,尤其是一线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设计,有些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现今国内高校图书馆设计也开始注重交往空间在图书馆中的针对性处理,并且有意淡化各个功能空间的分隔,使得室内空间构造更加灵活自由,更加人性化。
比如安徽大学新图书馆,别出心裁让大厅不只是单一的进出通道,除却服务台外等基本功能外,还附带有休闲交流的座椅,其内侧设有一个小中庭,走廊围绕中庭四周,与楼梯相结合,消除了楼层之间的隔绝感。在这个空间中,人么可以交流、休息、静思。串联各个阅览室的走廊被刻意放宽,且两个阅览室之间均设有小型的开敞空间作为休息区。(见图 1.1)

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图书馆学论文


再如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随处都可看到供给学生、教师停留、休息、交谈的共享空间。入口大台阶,平台走廊,屋顶花园,中庭四周,或种植绿化或布置桌椅,再加上商店、书吧、展板、报栏、小品设施的设置,使图书馆随处都体现着轻松的环境氛围。(见图 1.2)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现代公共建筑室内环境不应只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同时应满足对文化环境的尊重。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大众对建筑生态文化意识的加强,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开始走向高速发展的时期。图书馆作为大众接触最频繁的公共建筑之一,有承载着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其内部的文化环境设计更应首当其冲。

2.1 公建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2.1.1 文化要素
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可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没有经历现代设计文化洗礼的国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就显得尤为突出,千城一面的现状也尤为明显。国外国内,一线二线城市中,对于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公共建筑屡见不鲜,完全无法体现地方的文化地域特色。 而室内环境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于建筑不能单独存在,是建筑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方式。
每个城市,甚至小到每个村庄、乡镇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这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呈多元化发展,也使得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因而在进行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时,应充分料及,并吸取地域的文化特色,使建筑的内部空间自然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感。
2.1.2 景观要素
人们欣赏各类景观内容时,所在意的影响条件其实是景观要素。在人的视觉环境范围内,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景观不同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是构成景观要素的基础框架。其中影响影响要素的有几个重要变量:
(1)位置
空间中有三种表达位置的方式:水平、垂直、倾斜。水平位置的东西看起来精致、平稳。垂直的位置关系表达一种生长,积极向上的动态感,而倾斜的位置关系则更具动感、活泼的效果,但是缺乏稳定。
(2)方向
有些要素的形状具有明显的方向感,特别是线或线状形状还有并排连续的重复单元。这种方向感隐喻着运动,会让人有想要通过的错觉。
(3)形状
形状是每个实体物体都具有的自身的表面轮廓,涉及到点、线、面、体的动态变化。是我们识别形式的主要依据。
(4)尺寸
尺寸是物体表面长、宽、高的实际度量,会给人最直观的交互感。高大的物体看上去壮丽,小得东西会看起来亲切。
(5)间隔
间隔是指各要素之间或者各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的距离。间隔有很多种形式,可以均等,可以不等也可以递增递减。不同的距离产生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

2.2 室内空间的美学原则
2.2.1 形式美规律
室内环境设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各种环境景观要素的盲目堆砌,应该遵循一定的美学规律。室内环境的空间组织布局、色彩的组合以及材质的选用等都应建立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形式美规律是创造室内美感的基本法则。按照室内形式的需求和环境效果需要,室内形式的主要内容可涵盖有秩序、比例、均衡与稳定、协调和对比、节奏与韵律、个性与共性。(见图 2.1)

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图书馆学论文


(1)秩序
是美学原理的总代表,一切美学规律都遵守着一定的秩序美。秩序在室内表现为各种线条、体谅、色彩、材料等元素一定规律的的组合。同时装饰陈设也会按照硬顶的秩序来摆放,否则就会显得凌,乱缺乏美感。
(2)比例
它不会单独存在,其必然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参照依据。当二者或多方的搭配恰到一定的比例时会产生美的效果。室内设计中,空间的结构、家具的搭配都会运用到比例的美学形式。
(3)均衡与稳定
是指物体之间的布置关系在视觉中产生的平衡感。不同的材质、造型、颜色在视觉中产生的重量感是不同的,如果将这些重量感合理分配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均衡的效果就会产生。
(4)协调和对比
协调是指多元素的融和,室内环境风格应该是造型、色彩、陈设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表现为一个整体。对比则是各元素之间或元素自身相互加强的效果。小部分的对比要保证大体上的和谐。这样既可以风格统一又可以灵活多变。
(5)节奏与韵律
是指各个静态的环境要素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律动感。颜色、造型、质感、明暗等元素在组织时遵循一定的规律给受众产生的节奏感即为韵律。室内装饰常用墙面的装饰图案来打破室内的沉闷感。
(6)个性与共性
共性代表统一、整体,指的是建筑室内装饰的整体风格。个性是局部,代表变化,是室内各饰面、陈设等细部的处理方式。室内设计中,共性和个性都应该有所展示,即风格的整体性通过保持共性,不过要有自己的特色体现,突出个性。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容易程式化,使装饰没有亮点。反之,强调个性而欠缺共性,装饰效果就分散和零乱。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设计实例调研与分析研究...............................19
3.1 西安市高校图书馆现状实例研究......................................19
3.1.1 陕西师范大学新老校区...............................19
3.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老校区图书馆.................................24
3.1.3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图书馆...................................27
3.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本部图书馆...............................29
3.2 国内外优秀高校图书馆现状实例研究................................30
3.2.1 中国汕头大学新图书馆.....................................30
3.2.2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32
3.2.3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图书馆...................................34
3.3 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缺陷...........................................36
3.3.1 人性化体现不足............................................37
3.3.2 功能空间和平面布局单一.......................................38
3.3.3 环境适用性相对欠缺...................................38
3.3.4 设施及内饰老化..................................39
3.4 本章小结..........................................39
第四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及功能组织设计思路及方法................................41
4.1 高校图书馆设计原则.....................................41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41
4.1.2 功能完善的原则................................41
4.1.3 经济高效的原则.....................................41
4.1.4 环境协调的原则........................................41
4.1.5 持续发展的原则...................................41
4.1.6 符合规范的原则......................................42
4.2 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空间环境的新需求.................................42
4.2.1 空间体块化.....................................42
4.2.2 空间的灵活性...................................42
4.2.3 空间的通透性与易辨别性......................................43
4.2.4 空间的多样化 ........................................ 43
4.2.5 环境的舒适性 ................................... 43
4.3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 ...................................... 44
4.3.1 室内空间的人性化 .................................... 44
4.3.2 服务设施的人性化 .................................. 44
4.3.3 空间环境的人性化 ................................ 45
4.4 高校图书馆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及要点 ............................ 47
4.4.1 交通空间 .................................... 47
4.4.2 阅览空间 ........................................ 49
4.4.3 公共交往空间 ........................................ 51
4.5 本章小结 ............................................ 52

第五章 长安大学区逸夫图书楼实例改造分析研究

5.1 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现状分析
5.1.1 逸夫图书楼概况
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位于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中心位置。于 2004 年 2 月破土动工,2006 年 10 月建成开馆投入使用。楼高 13 层,占地面积约 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47000 平方米,馆建气势恢宏,是渭水校区乃至长安大学的重要标志。其 2 至 5 层为图书阅览室,6 至 8 层为学生自修室。馆内学习资源丰富,现有藏书 60 余万册,阅览座位 3450 多个。

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图书馆学论文


5.1.2 逸夫图书楼现状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逸夫图书楼平面呈工字形,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略有弧度共13 层,北区 5 层,相连部分为五层通高的中庭,中庭顶覆盖玻璃天窗,每层有玻璃护栏。南区多为书库阅览室。北区用内走廊分为南北两侧,主要功能空间设置在南侧,北侧则多为楼电梯间、卫生间、开水房、办公室等附属用房。本次改造设计只涉及主楼一到八层部分,东西两侧裙楼不在改造范围内,所以在此不作介绍。
一层北区是物业类用房和临时书库等后勤人员办公用房。南区中央为休闲阅读区和部分自由阅览桌椅。西侧为会议室和视听体验室东侧则是教职工活动用房。(见图 5.2)

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图书馆学论文


二层为图书楼主层,由大踏步室外楼梯直接到达。入口门厅、检索区、总还书台、存包处均安排在本层。门厅二、三两层通高,东西两侧墙壁则是相应通高的名言警句。南北区均设计为各类图书借阅室。(见图 5.3)

以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改造为例,图书馆学论文


三层到五层平面功能与二层基本一致,只是对应检索区和还书台的区域封闭成小型办公室。由于入口门庭为两层通高,三层走廊对应门厅部分出挑,形成一个相对宽敞的过厅空间。四层对应入口门庭的位置则闭合成了阅览室。五层正中央正对电梯间的一跨柱网的空间做了五、六通高的花房。六层对应花房的走廊,与三层一样出挑形成小型过厅。(见图 5.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在飞速发展,民众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新理念和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尤为突显。西安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聚集区之一,有着众多的大学校园和师生人群。各高校的分院校层出不穷,都是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生源量的增多。不过即使新兴院校数量增多,各高校的老校区由于承载着每所学校的历史情怀和文化理念,在众多高校校院中,依然扮演者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这之中,图书馆对于每所学校又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毕竟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能适应现在高校办学要求和师生使用需求的缺憾。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实例调研、类比归纳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现状、功能现状、空间组织方式,总结归纳出各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人性化理念体现不足;(2)功能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过于单一;(3)环境适用性和氛围营造欠缺;(4)设施及内饰老化和指示性标志欠缺。
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为基础,调研结论为依据,结合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及使用行为,总结归纳出改造旧图书馆以满足新功能和心理去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首先确保图书馆室内空间组织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流畅、布局灵活通透,力求提供一个舒适、便捷、方便、新颖的图书空间。
(2)其次注重空间环境适用、灵活多变、利用率高,以求营造一个环境宜人,精致优美的环境空间。
(3)再次要重视“人本文化”理念在整个图书馆建筑设计或者改造的贯彻执行。人性化观念在现在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设计都会遵循和参照的依据。
(4)最后,改造并不是终点,改造的目的并不是仅为了时应当下的使用需求。诚然改造不如建造,会有众多的干扰因素和局限性。但是也应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在满足现今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今后的发展使用留有余地。
...............................
参考文献:

[1] 于沛,冯东.  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发展趋势[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05)
[2] 林雪松.  浅析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与心理感受的关系[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8)
[3] 郭晔.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氛围营造[J]. 城市建筑2011(07)
[4] 韩昀松,邢凯,孙澄.  高校图书馆空间新发展[J]. 城市建筑2011(07)
[5] 林永照.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6] 王亚.  论人文关怀理念在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7] 廖小梅.  新馆建设浪潮中的图书馆物理空间观念变革——城市图书馆空间变奏曲之一[J]. 图书馆2010(06)
[8] 李月芳,崔睿.  图书馆建筑中空间与信息的多维整合[J]. 图书馆论坛2010(05)
[9] 阳国华.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定位[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10] 唐淑娟.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初探[J]. 河北科技图苑2010(03)



本文编号:11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11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