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数字人文中的数据众包运作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1 19:51
  数据驱动研究逐渐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主流,数据是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之一。目前,大部分人文数据由图书馆或数据供应商占有,人文学者研究所需的人文数据十分有限。面对人文数据匮乏的局面,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新网络环境下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概念、特征和驱动力,介绍了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系统组成和运行周期。从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发起者的角度,论述了数据众包项目前期发起者应界定转录校正型任务、补充收集型任务和标记分类型任务,区分数据众包竞赛和协作社区任务实施方式,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专设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或商用众包平台,并及时招募志愿者和开展前期培训。分析了数据众包项目中期可能遇到了数据管理问题、质量管理问题、激励政策问题、诚信伦理问题等,并建议培养数据众包馆员,创新数据融合、关联和监护技术,保障数据管理资金来源;增加志愿者中期培训,合理设计任务过期时间和任务反馈机制;提倡非物质激励方式,同时加强隐私管理和签署合作保密协议。在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后期,及时宣传、开放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转变著作模式和出版模式,才能更好促进数据众包项目的建设。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对人文数据的建设是有益...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二章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基本概念
    第一节 众包的概念及作用
        一、众包的概念
        二、众包的作用
    第二节 数字人文与人文数据
        一、数字人文的概念及内容
        二、人文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概念、特征和驱动力
        一、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概念
        二、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特征
        三、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驱动力
第三章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系统组成及运作周期
    第一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系统组成
        一、数据众包项目发起者
        二、数据众包项目志愿者
        三、数据众包项目平台
    第二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运作周期
        一、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前期设计管理
        二、数字人文数据众包中期运行管理
        三、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后期成果管理
第四章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前期设计管理
    第一节 界定数字人文数据众包任务类型
        一、转录校正型任务
        二、补充收集型任务
        三、标记分类型任务
        四、合理设计不同任务参与方式和专业要求
    第二节 选择数字人文数据众包任务实施方式
        一、众包竞赛
        二、协作社区
        三、尽量融合多种数据众包实施方式
    第三节 选择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平台
        一、项目专设平台
        二、社交媒体平台
        三、商用众包平台
        四、鼓励未来开发更多专设数据众包平台
    第四节 志愿者招募和前期培训
        一、拓宽志愿者招募方式
        二、及时进行志愿者培训
第五章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中期运行管理
    第一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数据管理
        一、加强培养和引进数据众包馆员
        二、创新数据融合、关联和监护技术
        三、拓宽人文数据管理资金来源
    第二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质量管理
        一、加强志愿者中期培训
        二、合理设计任务过期时间
        三、完善志愿者任务反馈机制
    第三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激励措施
        一、鼓励非物质激励方式
        二、加强中后期激励力度
    第四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的伦理诚信管理
        一、签署项目保密协议
        二、加强信息加密、追踪和删除技术
第六章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后期成果管理
    第一节 数字人文数据众包成果宣传与共享
        一、及时宣传阶段性成果
        二、加大最终成果共享力度
    第二节 转变数字人文数据众包成果版权著述模式和出版模式
        一、鼓励合作性著述模式
        二、提倡开放存取出版模式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26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26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