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宋代《文苑英华》校勘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16:08
  《文苑英华》由宋太宗趟光羲於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命馆阁文臣李昉、扈蒙、徐铉等十七人,總阅前代文章,采撮精要编纂而成,上续《文遴》,害中所收的文章,南北朝占十分之一,唐代则占十分之九,所以该书寅隙上是唐代诗文的總汇。《文苑英华》校勘编纂完成之后,经历过四次修订校勘,但以周必大致仕後延请彭叔夏等人进行的第四次校勘质量最高,彭叔夏并以此为基础,写成了《文苑英华辨证》,封此次校勘造行了理谕总结。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创新之处在於: 在《文苑英华》文本和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古文献学的角度,總合运用校勘学、版本学和文化史、汉语史等方面的知识,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文苑英华》校勘研究。本文建立在封傅统的四种校勘方法的研究基碰上,不僅以新的材料证明了这四种校勘方法在古籍中的寅隙运用情況,还发现宋代封《文苑英华》的校勘在方法上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校勘者的主观性很强,校勘的旁证不局限於经学范围,从而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不是纯粹的校勘,有时候也会更正前人校勘的错误;校勘舆编纂、校勘與考据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而且从中可知,中国傅统的校勘理念本質上是一种推理的校勘。 本文以宋代周必大、彭叔夏校勘的《文...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2 《文苑英华》的校勘者彭叔夏
    2.1 彭叔夏的生平
        2.1.1 乡贡进士彭叔夏
        2.1.2 彭叔夏的字、族人
    2.2 彭叔夏撰写或参與撰写的著作
        2.2.1 彭叔夏对《文苑英华》进行校勘并写成《辨证》十卷
        2.2.2 彭叔夏撰写的其他文字作品
3 《文苑英华》校勘时所依据的文献
    3.1 《文苑英华》具有保存唐代及以前文献的功能
    3.2 《文苑英华》编纂校勘时尚存而後散佚的唐人作品
        3.2.1 王勃《王子安集》
        3.2.2 陳子昂《陳伯玉文集》
        3.2.3 李邕《李北海集》
        3.2.4 刘长卿《刘随州文集》
        3.2.5 萧颖士《萧颖士文集》
        3.2.6 顾況《华阳集》
        3.2.7 皇甫冉、皇甫曾《皇甫冉诗集》(附《皇甫曾诗集》)
        3.2.8 独孤及《毘陵集》
        3.2.9 李观《李观文集》
        3.2.10 卢仝《玉川子诗集》
        3.2.11 沈亚之《沈下贤文集》
        3.2.12 王棨《麟角集》
        3.2.13 罗隐《罗昭谏集》
        3.2.14 徐寅《钓磯文集》
4 《文苑英华》的校勘方法
    4.1 《文苑英华》校勘中对校法的运用
        4.1.1 僅罗列《文苑英华》與文集之间的異文,使用机械法校勘
        4.1.2 不僅罗列《文苑英华》與文集的異文,还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校勘术语为“集作某,非”、“《英华》作某,非”
        4.1.3 《文苑英华辨证》列出異文,既有版本对校,又指出異文产生的原因
    4.2 《文苑英华》校勘中本校法的运用
        4.2.1 本书前後篇章对照,辨别重出作品
        4.2.2 在本书中寻找可供校勘的材料依据,用以解决本书在文字上的疑难
    4.3 《文苑英华》校勘中他校法的运用
        4.3.1 用其他书来校勘文字错误
        4.3.2 用类书来校勘文字错误
        4.3.3 用注释来校勘文字错误
    4.4 《文苑英华》校勘中理校法的运用
        4.4.1 在没有版本依据情况下,通过广泛蒐集事理来得出结论
        4.4.2 根据某种事实进行逻辑上的推理,而未引用直接的证据
        4.4.3 辨别篇章使用典故时的文字错误,并将典故作为理校的依据
5 《文苑英华》校勘的成就及其特點
    5.1 《文苑英华》校勘的成就
        5.1.1 善於从内部即校勘对象自身的文字、音韻、训诂等方面寻找对词语校勘的依据
        5.1.2 善於使用外部证据作为校勘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的依据
    5.2 《文苑英华辨证》在校勘学上的特點
        5.2.1 善於运用他校、理校等方法进行校勘
        5.2.2 坚持己见,但不武断,实事求是,态度谨慎
        5.2.3 列出異文,提供了一些版本信息
        5.2.4 校勘实例丰富,旨在总结校勘经验,但在致误原因的分析方面有所欠缺
6 《文苑英华辨证》與宋代校勘
    6.1 宋代校勘的概況
        6.1.1 以馆阁为主的官方校勘
        6.1.2 重要的校勘专著
    6.2 从《文苑英华辨证》看宋代校勘特點
        6.2.1 校勘范围不限於本文,还包括其他版本、其他书籍,既以他书来校勘本文,又以本文来校勘他书
        6.2.2 言必有据,重视文献证据,不空发议论
        6.2.3 宋代校勘学尚未独立出来,校勘與编纂、考据相混,没有明确的界限
结语
参考與引用文献
後记



本文编号:3839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39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