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礼乐文化与周代贵族世俗生活

发布时间:2023-09-17 13:16
  《礼记·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在周代礼乐文化中,不仅有祭祀、外交、丧葬、朝聘、宴飨等重大的礼仪活动,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细小礼节,正是这些细小的礼节,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更是塑造周代君子形象的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礼乐文化的目的与作用就是要利用礼乐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秩序相结合,对人施以教化,从而完成风雅君子的人格塑造。到了春秋时期,礼乐文化演化出德育与教化功能。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不再是完全不变的西周礼乐制度,而是将琐碎的世俗生活纳入到礼乐文化范畴,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一起,开始从宏大的历史中走向朴素的日常社会生活。以饮食、起居、教育、颐养四个维度对周代贵族世俗生活用文献资料进行佐证与考辨。第一章为幼学篇。首先通过梳理教育职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考察是否“礼不下庶人”。其次是对教育相关礼仪的仪式还原,分为释奠礼与释菜礼。周代贵族从一出生开始就接受礼乐教化,包括国学教育与乡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兴于诗、利于礼、成于乐”过程中,塑造了周代贵族的君子人格。第二章为饮食篇。通过梳理周代食官相关内容,探索周代贵族的食谱。考察周代贵族的饮食习惯、进食规范及侍食礼仪。通过飨礼、燕...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礼乐文化与周代贵族世俗生活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礼乐文化与周代贵族生活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幼学篇
    第一节 “礼不下庶人”与教育职官制度的考察
        一、西周教育职官制度考察“礼不下庶人”
        二、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职官制度考察“礼不下庶人”
        三、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考察“礼不下庶人”
    第二节 释奠于学,始教释菜
        一、释奠礼
        二、释菜礼
    第三节 官学与私学:周代贵族教育探源
        一、西周时期贵族的官学教育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学教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
    第四节 周代贵族君子人格的养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者关系的问题探讨
        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者内容的理解
        三、周代贵族君子人格的养成路径
第二章 饮食篇
    第一节 始诸饮食:周代食官与贵族食谱
        一、《周礼》所见食官体系
        二、周代食官的历史考察
        三、周代贵族食谱
    第二节 礼制初:周代贵族饮食习惯、规范与侍礼
        一、周代贵族饮食习惯
        二、周代贵族优雅的进食规范
        三、周代贵族的侍食礼仪
    第三节 饮食礼仪还原及周代宴饮生活呈现
        一、飨礼以训恭俭
        二、燕礼以示慈惠
        三、食礼以明养贤
    第四节 从“仪式用诗”到“赋诗言志”看春秋贵族的风雅气度
        一、祭祀仪式用诗
        二、宴飨仪式用诗
        三、赋诗言志
第三章 起居篇
    第一节 起居职官:周代贵族的起居生活
        一、《周礼》所见女官体系
        二、《周礼》所见近侍类职官
        三、与女官相关群体考
    第二节 以礼正身:考察周代贵族的起居规范
        一、“坐”的规范
        二、“站立”与“行走”的规范
        三、“就寝”的规范
    第三节 周代女性相关礼仪与婚姻生活
        一、女子笄礼仪式还原
        二、士婚礼仪式还原
    第四节 德言容功:周代贵族女性的妇学教育
        一、《周礼》所见女官职能考察宫内女子教育
        二、《礼记》所见贵族女子家庭教育
第四章 颐养篇
    第一节 养老之道:周代养老制度与养老措施
        一、周代对于老年的界定
        二、周代养老职官的组成
        三、周代政府养老措施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养耆老以致孝
        一、养老之礼仪还原
        二、周代日常尊老规范
    第三节 周代贵族的丧、葬礼仪及孝道思想
        一、丧礼仪式还原
        二、葬礼仪式还原
        三、《礼记》丧葬礼所见孝道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育职官表
    附录2 饮食职官表
    附录3 起居职官表
    附录4 养老职官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47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47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