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8 22:42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共享乃至交易的主流平台。以微信、微博、QQ为首的新型社交平台,在我国网民中的应用非常普及,其中微信以其具有的独特性,成为人们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平台也因其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大众化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所看重。微信公众平台一般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推送消息的方式,来进行品牌形象推广、产品或服务的展示、用户沟通互动等营销服务活动,那么如何使信息更高效的被用户所采纳,无疑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以联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为基础模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中信息生态因子的四个维度,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利用文献调研和模型分析方法搭建出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然后,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小面积的测试来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设定,制成调查问卷;最后,利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有用性、可靠性和娱乐性、社会影响性和激励性、平台易用性和效能性以及主体自我效能对信息采纳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据...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问题
    2.1 信息采纳理论
        2.1.1 信息采纳内涵
        2.1.2 信息采纳行为过程
        2.1.3 联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
        2.1.4 使用与满足理论
    2.2 信息生态理论
        2.2.1 信息生态内涵
        2.2.2 信息生态结构
    2.3 微信公众平台相关概述
        2.3.1 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界定
        2.3.2 微信公众平台类型及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因素分析与作用关系模型构建
    3.1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采纳行为问题的提出
    3.2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相关研究
        3.2.1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采纳行为的概念及界定
        3.2.2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生态要素结构
        3.2.3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过程
    3.3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3.1 信息维度
        3.3.2 信息环境维度
        3.3.3 信息技术维度
        3.3.4 信息人维度
    3.4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模型构建
        3.4.1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3.4.2 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假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前测
        4.1.1 问卷内容设计
        4.1.2 变量的测量
        4.1.3 问卷前测
    4.2 问卷发放与数据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假设检验结果
        4.3.2 假设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促进策略
    5.1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角度
        5.1.1 提升信息实用价值
        5.1.2 提升信息内容质量
        5.1.3 提升信息内容趣味
    5.2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环境角度
        5.2.1 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微信法规
        5.2.2 建立面向用户需求的激励措施
    5.3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技术角度
        5.3.1 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易用性
        5.3.2 提升平台信息服务效能理念
    5.4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人角度
        5.4.1 准确定位平台用户类型
        5.4.2 充分发挥社会化关系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48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48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