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档案学视角下乡村记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2 01:03
  当前,伴随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乡村人口逐渐流失、自然空间遭受破坏、传统仪式被忽略,蕴藏在乡村中的传统文化面临缺乏认同的危机,古朴的乡村在无奈中日渐趋向没落,乡村逐渐走向“失忆”。为留住乡村历史发展文脉,重新建构起人们对乡村的美好记忆,建构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乡村记忆工程在广大乡村逐渐开展。文物部门、文化部门、档案部门等社会主体已经面向乡村开展了乡村记忆工程。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为乡村文化遗迹建立档案及资料库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作为以管理档案为天职的档案部门,拥有丰富的乡村档案资源,以及建立档案、管理档案的实践经验,在乡村记忆建构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应当迎接新时期的新挑战,肩负起建构乡村记忆的重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乡村记忆建构的背景及意义,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文献研究状况,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同时指出文献调研、案例研究、对比分析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以社会记忆及记忆建构、档案记忆观为理论基础,对乡村记忆、乡村记忆建构、乡村记忆档案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的三、四章节,从分析档案部门牵头实施...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村庄日益解体与重构
        1.1.2 村庄集体认同度下降
        1.1.3 村民情感纽带断裂
        1.1.4 档案是建构情感纽带的核心力量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社会记忆与记忆建构
        1.3.2 乡村记忆
        1.3.3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 研究思路、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记忆
        2.1.2 乡村记忆建构
        2.1.3 乡村记忆档案
        2.1.4 乡村记忆工程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记忆与记忆建构理论
        2.2.2 档案记忆观
3 档案部门牵头乡村记忆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必要性
        3.1.1 档案是记忆建构的资源与手段
        3.1.2 档案部门承担建构记忆的责任使命
        3.1.3 乡村记忆建构促进档案价值提升
    3.2 可行性
        3.2.1 建立档案及资料库是记忆建构的必要方式
        3.2.2 档案部门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及记忆建构经验
    3.3 档案部门建构乡村记忆面临的挑战
        3.3.1 乡村记忆亟待建构
        3.3.2 档案部门自身的挑战
4 “乡村记忆工程”实践进展
    4.1 档案部门牵头
        4.1.1 开展形式
        4.1.2 特点
    4.2 文物部门牵头
        4.2.1 开展形式
        4.2.2 特点
    4.3 文化部门牵头
        4.3.1 开展形式
        4.3.2 特点
    4.4 对比分析
        4.4.1 主导部门、开展形式及建设成果不同
        4.4.2 彼此之间性质形同,可相互渗透
    4.5 启示
        4.5.1 多部门协作是有效的保障形式
        4.5.2 乡村记忆建构的对象是乡村文化资源
        4.5.3 档案部门应积极成为核心牵头力量
        4.5.4 与信息时代接轨是乡村记忆建构的发展方向
5 乡村记忆建构原则及内容
    5.1 建构原则
        5.1.1 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5.1.2 坚持服务于村民的原则
        5.1.3 坚持不断与村民互动,固化乡村记忆建构成果
    5.2 建构主体
        5.2.1 政府部门主导
        5.2.2 档案部门牵头
        5.2.3 其他部门协作
        5.2.4 村领导班子推进
        5.2.5 村民积极参与
    5.3 建构客体
        5.3.1 器物记忆资源
        5.3.2 体化记忆资源
        5.3.3 口头记忆资源
        5.3.4 文献记忆资源
    5.4 建构过程
        5.4.1 采集
        5.4.2 选择
        5.4.3 诠释
        5.4.4 传递
    5.5 建构效果
6 结语
    6.1 总结与启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9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49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