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获取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8 07:32
  本论文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个体信息获取的行为进行了行为上、认知上、心理上的研究。从分析和比较国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信息行为理论及模型入手,在情报学用户研究的“认知观”思想指导下,对个体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信息差”的概念,构造了个体信息获取模型,并对信息获取机理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本论文同时也对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获取实践活动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揭示,对影响个体信息获取效用的因素进行剖析。借助于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对信息获取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以此确立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和方法。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内容体系
        1.3.1 技术路线
        1.3.2 理论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四种信息行为模型的比较分析
    2.1 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
    2.2 埃利斯信息查寻模型
    2.3 库尔斯奥信息查寻模型
    2.4 德尔文信息查寻模型
    2.5 四种信息行为模型分析与评价
        2.5.1 研究的角度
        2.5.2 研究的内容
        2.5.3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5.4 研究的方法
        2.5.5 研究的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获取理论与模型研究
    3.1 信息及信息的层级
        3.1.1 关于信息的“定义”
        3.1.2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
        3.1.3 情报学视域中的信息
        3.1.4 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3.2 个体认知结构的生长要素——信息差
        3.2.1 个体、环境与信息
        3.2.2 个体认知结构与信息的相互作用
            3.2.2.1 关于布鲁克斯的知识增长方程式
            3.2.2.2 关于德尔文的“意义建构”理论
        3.2.3 信息差
        3.2.4 基本方程式与意义建构理论的有机结合
    3.3 信息获取机理与模型
        3.3.1 信息获取路径
        3.3.2 对德尔文“意义建构”理论的一点质疑
        3.3.3 机理研究的几个理论预设
        3.3.4 信息获取机理与模型
        3.3.5 信息获取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获取的动因研究——信息需求
    4.1 个体与需求
    4.2 信息需求及其层次
        4.2.1 信息需求定义
        4.2.2 信息需求层次
    4.3 信息需求产生的动因
        4.3.1 威尔逊信息需求模型
        4.3.2 信息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
        4.3.3 信息需求产生的直接原因
    4.4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需求
        4.4.1 网络对个体信息需求的影响
        4.4.2 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需求的类型
        4.4.3 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连续体”
        4.4.4 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需求的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
    5.1 信息获取的方式
        5.1.1 信息检索
        5.1.2 信息浏览
        5.1.3 信息互动
        5.1.4 信息推送
        5.1.5 信息偶遇
    5.2 信息获取的阶段
        5.2.1 需求表达阶段
        5.2.2 路径选择阶段
        5.2.3 行为实施阶段
        5.2.4 结果评价阶段
        5.2.5 终止与继续
    5.3 信息获取的特征
        5.3.1 自主性
        5.3.2 目的性
        5.3.3 合目的性
        5.3.4 交互性
        5.3.5 动态性
        5.3.6 不确定性
        5.3.7 选择性
    5.4 信息获取的原则
        5.4.1 最小努力原则
        5.4.2 适度满足的原则
        5.4.3 价值原则
        5.4.4 经验原则
    5.5 信息获取的自我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效用研究
    6.1 信息获取的效用
        6.1.1 经济学视域中的效用概念
        6.1.2 情报学视域中的信息获取效用
        6.1.3 信息获取的负效用
    6.2 影响信息获取效用的微观因素分析
        6.2.1 价值观
        6.2.2 个性
        6.2.3 智力
        6.2.4 文化程度
        6.2.5 认知(知识)结构
        6.2.6 经济条件
        6.2.7 时间
        6.2.8 经验
    6.3 影响信息获取效用的中观因素
        6.3.1 信息资源
        6.3.2 信息资源的组织
        6.3.3 信息服务
    6.4 影响信息获取效用的宏观因素
        6.4.1 信息技术环境
        6.4.2 文化环境
        6.4.3 经济环境
        6.4.4 政治环境
        6.4.5 政策和法律环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提高信息获取效用策略与方法
    7.1 信息获取过程分析
    7.2 基于行为过程的策略与方法
        7.2.1 信息获取的行为过程
        7.2.2 策略与方法
    7.3 基于认知过程的信息获取策略与方法
        7.3.1 信息获取的认知过程
        7.3.2 策略与方法
    7.4 基于元认知过程的信息获取策略与方法
        7.4.1 信息获取的元认知过程
        7.4.2 策略与方法
    7.5 基于情感过程的策略与方法
        7.5.1 信息获取的情感过程
        7.5.2 策略与方法
    7.6 基于意志过程的策略与方法
        7.6.1 信息获取的意志过程
        7.6.2 策略与方法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论文创新点
        8.2.1 信息层级的划分
        8.2.2 “信息差”概念的提出
        8.2.3 信息获取机理的揭示
        8.2.4 研究方法的创新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864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864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