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文体差异与典型人物阐释策略——以伊藤版和井波版《红楼梦》日译本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8 06:23
  伊藤版和井波版《红楼梦》在王熙凤人物语言翻译上呈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伊藤版文体郑重,古香古色。而井波版平实易懂,容易亲近。这既是个人风格的体现,同时也受到译者所处不同时代的影响,可以说是译者视域与原文本、读者视域融合的结果。经考察得出伊藤版本的第一目标读者是"专家型学者",译文的不断"改雅"现象都是此目标下的驱动。而井波版本把则年轻人作为目标读者。不同的读者意识也对两位译者的文体决策产生了影响。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王熙凤人物语言特色
2 案例分析
3 伊藤漱平版本的读者意识与文体决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藤漱平《红楼梦》回目翻译研究[J]. 吴珺.  红楼梦学刊. 2017(06)
[2]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研究[J]. 吴珺.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2)
[3]论鲁迅直译观的语学基础[J]. 高宁.  山东社会科学. 2013(10)
[4]从《红楼梦》伊藤漱平(1969)日译本看中日认知模式差异[J]. 盛文忠.  红楼梦学刊. 2013(01)
[5]论《红楼梦》三个日译本对典型绰号的翻译[J]. 唐均,徐云梅.  明清小说研究. 2011(03)
[6]“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论[J]. 李希凡,李萌.  红楼梦学刊. 2011(04)
[7]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与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红楼梦》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J]. 陈德用,张瑞娥.  外语教学. 2006(05)
[8]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查明建,田雨.  中国翻译. 2003(01)
[9]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 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J]. 伊藤漱平.  红楼梦学刊. 1997(S1)



本文编号:342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42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