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法称认识论小考》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5 08:59
  本文是以日本著名佛教学者宫坂宥胜的学术论文《法称认识论小考》之翻译过程为基础而完成的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重点介绍了印度古代著名佛教逻辑学家法称的生平和主要著作,进而也对法称的认识论做了相应探讨。原文逻辑性强,引用详实,学术价值高。众所周知,虽然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但也不能脱离翻译理论的指导。为了使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首先根据莱斯、纽马克等翻译理论家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充分分析原文特征的基础上,将原文的类型定性为“信息型文本”。考虑到信息型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信息传递准确的特点,笔者又选择了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作为过程指导理论,即依照其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针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尽量找到解决办法,力求在准确表达原文意图的同时,也能使译文贴近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日文摘要
一、引言
二、翻译项目介绍
    (一)文本框架
    (二)文本类型
    (三)翻译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翻译实践过程
    (一)译前准备
    (二)翻译过程
    (三)修改过程
四、翻译理论简介
    (一)翻译理论的选择
    (二)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
五、翻译案例分析
    (一)信任
        1.对文本价值的信任
        2.对原文作者的信任
        3.对翻译团队的信任
    (二)侵入
        1.对人物背景的侵入
        2.对专有词汇的侵入
            (1)对梵文词汇的侵入
            (2)对因明词汇的侵入
    (三)吸收
        1.词汇层面对源文本的吸收
        2.语序层面对源文本的吸收
        3.语法层面对源文本的吸收
    (四)补偿
        1.显性补偿
        2.隐性补偿
六、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比较莱斯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J]. 徐磊.  海外英语. 2013(15)
[2]论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的介入[J]. 许敏.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2)
[3]莱斯与纽马克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之比较[J]. 袁毅.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4]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 马红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

硕士论文
[1]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二》古诗文英译研究[D]. 常心怡.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暗夜征兆》(节选)汉译实践研究报告[D]. 张阳.西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90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590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