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6-09-14 16:13

  本文关键词: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0年

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鄢显俊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 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 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 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 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4
  • 序言14-46
  •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14-20
  • (一) 问题的缘起14-17
  • (二) 研究的意义17-19
  • (三) 研究的方法19-20
  • 二、文献综述20-32
  •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21-23
  •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23-26
  •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26-32
  • 三、相关概念界定32-40
  •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33-34
  •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34-38
  •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38-40
  •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40-46
  • (一) 研究的难点40-41
  •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41-46
  •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46-76
  •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46-59
  •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46-49
  •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49-59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59-76
  •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60-62
  •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62-68
  •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68-76
  •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76-96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76-84
  • 一、何谓Wintel联盟76-80
  •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80-84
  •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84-96
  •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85-91
  •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91-96
  •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96-114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96-99
  •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96-98
  •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98-99
  •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99-109
  •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99-101
  •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101-103
  •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103-104
  •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104-109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109-114
  •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109-110
  •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110-114
  •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114-150
  •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114-126
  •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114-115
  •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115-117
  •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117-126
  •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126-136
  • 一、"捆绑"(Bundling)策略127-128
  • 二、OEM策略128-130
  •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130-131
  • 四、"标准战争"131-136
  •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136-150
  •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137-143
  •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143-150
  •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150-192
  •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150-177
  •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150-165
  •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165-177
  •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177-184
  •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177-179
  •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179-184
  •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184-192
  •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184-187
  •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187-192
  •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192-242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192-228
  •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192-197
  •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197-202
  •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202-228
  •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228-242
  •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228-232
  •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232-238
  •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238-242
  •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2-296
  •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242-259
  •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243-249
  •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249-259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259-280
  •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260-263
  •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263-275
  •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5-280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280-296
  •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281-286
  •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286-296
  • 结束语296-304
  • 一、全文总结296-300
  • 二、研究展望300-304
  • 致谢304-306
  • 参考文献306-31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从阳;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杨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3 陈钢;纳斯达克浮沉记[J];互联网周刊;2003年33期

    4 毛丰付;;中国产业标准崛起机制与途径研究——以WAPI为例[J];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5 鄢显俊;;中国的信息化:“数字鸿沟”模型里的国际比较[J];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6 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观察微软案例的一个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7 杨眉;;金山WPS与微软Office 20年之争[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45期

    8 鄢显俊;论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05期

    9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春法;新经济: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姜承秀;中韩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MD捧场WAPI意在一石二鸟[J];电脑爱好者;2005年07期

    2 冯根福;李再扬;姚树洁;;信息产业标准的形成机制及其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3 唐晓华;杨灵;;全球化背景下的电信产业标准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4 谭劲松;林润辉;;TD-SCDMA与电信行业标准竞争的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6年06期

    5 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6 刘树成,李实;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7 戚聿东;资源优化配置的垄断机制———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8 黄宗智;;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9 李纪珍;数字电视产业技术标准与政府作用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薛卫;雷家骕;;标准竞争——闪联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雪;[N];电脑商报;2008年

    2 ;[N];人民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合规律性的现象[J];理论前沿;2001年12期

    2 施金岩;《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略》简介[J];世界经济;1989年10期

    3 周荫祖;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兼论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当代资本主义》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5 陆惠林;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两个必然”[J];当代思潮;2001年04期

    6 农凤英;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思考[J];企业天地;2003年S1期

    7 林曾靖;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J];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8 苏晓然;;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0年06期

    9 张兆华,李国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课的几个基本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1995年09期

    10 武耘;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滞胀”现象的思考[J];经济改革;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元吉;;当代资本主义新析[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2 陈学明;;评《帝国》一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曾德高;蒲发惠;;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4 肖枫;;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李其庆;;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述要[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吴辉;;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前景[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红英;;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8 吴嘉蓉;;论社会民主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改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新视角[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李青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思路[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申;孙勇;;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新探索[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整理:郑云天;[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牛俊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沈跃萍;[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杨希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丁奎松;[N];学习时报;2001年

    6 吴雄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徐崇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李景治;[N];学习时报;2000年

    9 ;[N];经济日报;2003年

    10 杨金海;[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申治安;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民刚;经济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D];山东大学;2005年

    4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吕梁山;赖特的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刘艳萍;失去文化认同的文明[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军;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石[D];武汉大学;2006年

    8 杨成果;澳大利亚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戴瑞姣;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强;论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婧;对当代资本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的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春霞;浅析当代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D];燕山大学;2010年

    3 肖爱民;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琼;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历史走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海年;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杰;当代资本主义新社会因素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玮霞;论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红;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战略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限度[D];浙江大学;2002年

    10 董鸿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变化的再认识[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本文关键词: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15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