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股票定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8 11:28

  本文关键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股票定价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清华大学》 2009年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股票定价方法研究

王春晶  

【摘要】: 股票定价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股票定价方法的研究局限在宏观方法或微观方法上。然而,股价并不是绝对地由某个单一方面的因素控制,而是随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不断波动,因此传统的股票定价研究方法可用的信息有限。但是,我们发现对股价的微观与宏观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鸿沟。首先,它们的研究对象(选取或关注的因素)有很大的差别,微观研究的因素通常来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宏观研究的因素则来自更加广阔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次,它们各自选用的模型有很大的差别,微观研究通常会选用结构性模型,因为从财务报表中选取的因素与股价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而宏观研究通常会选用非结构性模型,因为宏观因素与股价的关系很模糊,一般拟和或验证性的结论比较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微观研究更加偏重于股票的价值估计,因此相对来说,一般会采用长线研究,而宏观研究则更加偏重于股票的价格的变动,这种研究通常短线和长线都会涉及。本文建立起股票定价方法中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之间的桥梁,将股票定价的宏观方法模型与微观方法模型结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股票定价方法,这种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宏观与微观的各种信息。 本文首先以微观方法中的经典模型——折扣现金流模型为基础,通过一些变形应用得到股票的价值,这个价值反映了微观因素对股价的影响。然后用股票的真实价格与价值的差作为研究变量,即本文所谓的差值研究,搭起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桥梁。在这部分研究中,本文关注的是选取的宏观因素对差值或股价的影响。同时,这部分研究也正是股票定价方法中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关键所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尤其是可用数据的限制,并将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研究结果做出详细的比较,得出结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股票定价方法能够更好的解释股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830.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第1章 引言8-12
  • 1.1 研究目的8
  • 1.2 研究范围8-9
  • 1.3 研究分类9
  • 1.4 影响股价的因素9-10
  • 1.5 本文结构10-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4
  • 2.1 股票定价方法的发展历史12-13
  • 2.2 微观角度分析方法13-18
  • 2.2.1 折扣现金流模型13-16
  • 2.2.1.1 原始模型14
  • 2.2.1.2 扩展模型14-16
  • 2.2.2 资产定价模型16-17
  • 2.2.3 套利定价模型17-18
  • 2.3 宏观角度分析方法18-24
  • 2.3.1 金融数据18-19
  • 2.3.2 横截面模型19-21
  • 2.3.2.1 单因子模型19-20
  • 2.3.2.2 多因素模型20-21
  • 2.3.2.3 变量选择21
  • 2.3.3 时间序列模型21-22
  • 2.3.3.1 ARMA 过程22
  • 2.3.3.2 GARCH 模型22
  • 2.3.4 面板数据分析22-24
  • 2.3.4.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23
  • 2.3.4.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23-24
  • 第3章 研究方法概述24-28
  • 3.1 微观角度研究24-26
  • 3.2 宏观角度研究26-27
  • 3.3 实证研究27-28
  • 第4章 微观角度分析28-46
  • 4.1 模型描述28-31
  • 4.2 变量预测31-32
  • 4.3 研究样本及数据采集32-34
  • 4.4 固定资本费用34-37
  • 4.4.1 固定资本费用数据采集及处理34-35
  • 4.4.2 固定资本费用研究结果分析35-37
  • 4.5 变动资本费用37-42
  • 4.5.1 变动资本费用数据采集及处理37-39
  • 4.5.2 预测资本费用39-41
  • 4.5.3 变动资本费用结果分析41-42
  • 4.6 微观角度估值与中国股市成熟程度检验42-46
  • 4.6.1 数据采集43
  • 4.6.2 估值模型43-45
  • 4.6.3 中国股市成熟度研究结果分析45-46
  • 第5章 宏观角度分析46-105
  • 5.1 选取宏观因素46-49
  • 5.1.1 国内生产总值 GDP47
  • 5.1.2 利率 IR47-48
  • 5.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48
  • 5.1.4 通货膨胀 IF48
  • 5.1.5 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及广义货币供应量 M248-49
  • 5.2 综合层面分析49-101
  • 5.2.1 GDP 分析50-51
  • 5.2.2 利率分析51-53
  • 5.2.3 CPI 与通货膨胀分析53-55
  • 5.2.4 货币供应量 M1 及 M2 分析55-57
  • 5.2.5 VAR 综合分析57-98
  • 5.2.5.1 VAR 综合分析——单因素57-61
  • 5.2.5.2 VAR 综合分析——双因素61-70
  • 5.2.5.3 VAR 综合分析——三因素70-82
  • 5.2.5.4 VAR 综合分析——四因素82-92
  • 5.2.5.5 VAR 综合分析——五因素92-97
  • 5.2.5.6 VAR 综合分析——六因素97-98
  • 5.2.6 综合层面总结98-101
  • 5.3 个体层面分析101-102
  • 5.4 宏观因素对股票价值的修正102-10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105-110
  • 6.1 结论105-109
  • 6.2 展望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4
  • 致谢114-115
  • 附录 A 折扣现金流模型主程序115-116
  • 附录 B 中国股票市场成熟度研究主程序116-117
  • 附录 C 综合层面研究主程序117-118
  • 附录 D 个体层面研究主程序118-12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2 曾劲松;技术分析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3 黄学庭,张群,鞠彦兵;对有限增长期红利贴现模型的进一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杨大勇;金融经济学股票定价理论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5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6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7 王庆文;;会计盈余质量对未来会计盈余及股票收益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8 何双喜,唐小我;股票定价理论及其评价与我国的研究现状[J];价值工程;2003年02期

    9 蔡庆丰,李超;金融中介影响资产定价的初步探讨[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华伦;孙毅;;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基于现金流模型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瑞萍;随机漫步、效率市场与证券市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席彦群;杨士英;房朝霞;;基于L-G模型的修正模型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沈维成;;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郭迎宾;;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论文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6 端木青;;影响创业板企业IPO定价的财务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7 姚立杰;会计盈余有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胡燕;卢宇琴;;每股收益与每股综合收益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沪市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曾昭铭;李欣忆;罗绍德;;政治联系、盈余质量与风险定价——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吴建伟,唐万生,李琪;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MBO行为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高才;蒋义宏;;会计信息的治理有用性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军雄;;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损害与市场反应——中天勤事件的进一步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3 孙莉;;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条件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吴粒;焦烨妍;;我国股票市场对于非标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2002年年报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刘永泽;梁爽;;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中国的定位[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孟焰;袁淳;;公司规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曹玉珊;张天西;;可持续增长率的价值相关性及其财务战略研究——来自中美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龚凯颂;黎德坚;;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实证分析:基于利益输送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王昌锐;;季度每股收益披露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沪市B股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席彦群;杨士英;;基于L-G模型的修正模型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进营;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翯;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董文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质量及其价值相关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晓敏;财务重述公司盈余质量特征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杜静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宇峰;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赵玉洁;上市公司治理溢价检验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凤义;上市公司季报披露信息与股价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婧;中国证券市场非有效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任纪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谈紫兰;IPO盈利预测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余婉浈;合并准则实施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非;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舒红蕾;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付艳玲;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评价模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贺枫;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投资行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卢婷婷;会计准则变迁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财会通讯;2004年04期

    2 何承锋;投资者行为模式与证券资产价格决定理论的演变[J];财贸经济;2002年04期

    3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4期

    4 顾勇,吴冲锋;国有股权退出:可换股债券的设计及其定价[J];系统工程;2000年03期

    5 黄运成;中国股市发展中累积的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9年01期

    6 蒋少龙;拓展境外证券融资渠道刍议[J];经济学动态;2000年02期

    7 杨大勇;金融经济学股票定价理论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8 李晓春;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流动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9 李学峰,李向前;股权结构与股市稳定性──对中国股市非稳定性的理论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10 霍学文,赵军;关于股票定价理论的发展脉络[J];南开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碧云;“重病需要烈药治”——印度大力推行经济改革[J];世界知识;1992年04期

    2 唐波;钱言;陈德棉;;利率和通胀率变动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6年20期

    3 王少平;彭方平;;运用SETAR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拟合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6年14期

    4 章红;;中国通货膨胀指标的度量及其变动成因[J];统计与决策;2007年10期

    5 陈杰;;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23期

    6 许璐;;通货膨胀对寿险影响的精算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杜亚斌;徐路;;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研究[J];上海金融;2008年10期

    8 高见;;老龄化对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9年02期

    9 彭小兵;张保帅;;FDI对东道国通货膨胀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1期

    10 宋建江;胡国;;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鸣;李嘉俊;;上市公司收购中股票定价方式探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振全;陈守东;;股票基本定价与定价模型的选择[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杨子江;张晓琴;姚成龙;;我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证论治IgA肾病[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敏;王相宁;缪柏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西班牙[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8 ;挪威[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9 张二寅;;宏观经济物理学[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10 廖守亿;戴金海;;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模型校核与验证探讨[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 李明亮;[N];证券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韩晓东;[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楼春豪;[N];人民日报;2010年

    5 江国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北京大学教授 厉以宁;[N];人民日报;2010年

    7 陆春华;[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N];证券时报;2011年

    9 汪巍;[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记者 胡小兵;[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树峰;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素然;通胀指数债券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寿喜;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定价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鸿生;价值因素、环境因素与股票市场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5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文静;我国费雪效应的非参数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晓飞;中国自然失业率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搏;我国货物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施真强;战后美国利率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光;股票定价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2 王华锋;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定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刘铁军;中国股市绩优股定价模型[D];吉林大学;2004年

    4 关升慧;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测算、特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鹏;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章刚;实物期权方法在公司股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郭江宁;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傅慧芳;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松奇;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定价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莫瑞君;基于SVR的中国股票定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股票定价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67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