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转轨体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04:22

  本文关键词: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2年

转轨体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

朱敏娴  

【摘要】:从1997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产能过剩以来,产能过剩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经济增长的痼疾,其发生的频率及普遍性带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显然国外的关于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导致产能过剩的文献很难清楚地解释中国的状况,而目前国内的文献关于因特殊体制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多限于定性,由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定量方法,能够更为清楚地得出在现有体制下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产能过剩以来,产能过剩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过剩比较严重的时期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2002年至2006年以及2008年经济危机至今。三次产能过剩均有着各自的特点及特殊原因,但其共同点就是均出现经济高位增长时期,并且都导致过剩行业利润率的下降,于此可以发现导致这三次产能过剩的共同原因是: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对行业的产能过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的主控权影响了当地的产业布局及产能水平;国有企业的产权及管理体制,弱化了市场的作用。 针对共同原因的三个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本文通过建立一般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决策模型来得到产能最终的均衡状态。在一般企业的决策中,存在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产能形成的过程大致是中央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地方政府在财政激励和晋升制度之下制定相关的税收或补贴计划,企业根据当地的政策及市场情况决定产能水平,当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时,中央政府再制定相关的抑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如果行业在抑制政策之下出现不景气,中央政府就会对抑制政策有所放松,从而完成一轮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各方的博弈,最后得到的纳什均衡即为产能水平高于完全市场的过剩状态。在国有企业的决策中由于管理者并非拥有所有权,所以除了关心利润,产出也是其决策目标,同时由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密切使得其在资源方面有极大的优势,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产能的过多增长。 在实证分析中,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结论的准确性,本文采用非参数前沿面法来计算产能利用率,首先对25个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得到从1991年至2010年的各年的产能利用率的确切数值,以证明产能过剩的存在,并更清楚地发现这些行业在产能过剩严重的三个时期的表现及特点。接着根据其形成机制对各省市的产能利用率及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利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证明了地方政府的干预以及国有企业的影响作用,中央政府的作用虽然没有得到直接的检验,但也通过地方政府的行为间接的得到了证明。 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对产能过剩治理的相关政策分别是:完善产业政策及退出机制;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和官员晋升考核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快产权制度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要素交易及资金信贷体系市场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威廉·哈勒根;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孙巍;尚阳;刘林;;工业过剩生产能力与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3 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4 田伟;;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5 王岳平;;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6 闻潜;;经济高位运行中的产能过剩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7 杨万东;;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8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9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罗蓉;[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周其仁;[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松;产业升级、不完全信息和产能过剩[D];北京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莫志宏;;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基于供求均衡原理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改革国有企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9 程真;木桶原理与务实精神——也谈北京图书馆的数据库开发[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04期

10 李纯;制度变迁中的国有企业行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7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满飞;基于超效率DEA法的省级政府投资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蓉;;关于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2 姚德全;转型期过剩经济特点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4期

3 钱宥妮;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经济中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出缺口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4 魏巍贤;陈智文;王建军;;三状态马尔柯夫机制转换模型研究——在世界油价波动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唐要家;进入竞争与市场绩效:辨明与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赵昕东;财政政策方向与力度的指示器:结构性赤字的估算及应用[J];财政研究;2000年10期

7 高拴平,董明会;论企业“过度”进入行为对我国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改善[J];当代财经;1998年02期

8 杨蕙馨;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王庆功,赵国强;论中国市场结构模式的选择[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10 左小蕾;;产能过剩并非根源[J];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罗蓉;[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刘福垣;[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巴曙松;[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田如柱;[N];经济参考报;2006年

5 周其仁;[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杨正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刘树成;[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龚雯;[N];人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龚雯;[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实习生 麻妍燚 本报记者  唐昆;[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西顺;;产能过剩、企业共生与信贷配给[J];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2 陈芳;刘铮;;新一轮投资扩张频亮警示信号[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1期

3 褚昀;;我国“双过剩”背景下的资产泡沫压力[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玲斌;;抑制产能过剩势头 提高产业竞争水平[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5 贺迎;;产能过剩下的中国汽车业[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Z1期

6 郭巍;;汽车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J];当代经理人;2006年02期

7 李宗品;;中国富余产能迎接国际医药外包[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6期

8 刘晓;;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J];经营与管理;2006年06期

9 陈洁玉;曾洪萍;;论产能过剩的后果、成因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年10期

10 张萍;;产能过剩之忧亦是金融之忧[J];中国金融家;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晖明;;对当前“产能过剩”判断的深层分析和政策建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3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4 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国家发改委:明年重点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6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兰勇;周发明;;基于供给稀缺与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荆小船;张博哲;李笑飞;;氨化(喷浆)法硫基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技术[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9 兰勇;周发明;;基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雅丽 王晓佳;[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赵晖 张亚东;[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李铭伟;[N];期货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于祥明;[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胡军华;[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特约撰稿 李桂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余乔乔;[N];中国贸易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协商;[N];现代物流报;2010年

9 记者 李冰;[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文岩;[N];中国汽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日旭;我国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韩国高;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彭浪;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徐最;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必锋;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兰勇;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莹;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朱敏娴;转轨体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付扬;产能过剩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南极;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5 姜璐;政府投资、产能过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姚琳琳;我国风电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琳;治理重复建设和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丽娜;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杜重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谢乐乐;浙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成因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7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