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论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6-11-19 16:10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07年

论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

陈洁莉  

【摘要】: 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此目标以来,上海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历史和现实表明,上海完成这个目标具有历史优势和现实优势。历史上上海曾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近十多年的发展虽有曲折,但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呈现出世界金融中心的巨大潜力。本文通过阐述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开始,比较了国际上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不同模式,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及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并从中国和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上对中国有效的经验,提出了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将上海在下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和对策。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一个城市的事情,更是中国其他城市需要相互协助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我国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导言6-10
  • 1.1 写作背景及文献综述6-8
  • 1.2 本文结构框架与可能创新8-10
  •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分析10-17
  • 2.1 国际金融中心的含义与特征10-11
  • 2.2 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的理论分析和分类11-14
  • 2.3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14-17
  • 第三章 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特点及特征分析17-23
  • 3.1 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模式及特点17-19
  • 3.2 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模式及特点19-23
  • 第四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23-34
  • 4.1 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23-27
  • 4.2 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27-30
  • 4.3 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因素与问题30-34
  • 第五章 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分析34-47
  • 5.1 国际经验的启示:模式选择34-37
  • 5.2 正确发挥国家中央政府的作用37-41
  • 5.3 整合“长三角”资源,加大腹地支持41-44
  • 5.4 着重发挥上海地方政府的作用44-47
  • 第六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47-48
  • 参考文献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50
  • 详细摘要50-5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建勋,张鑫;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劣势与对策方案[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2 尧金仁;赵凌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瓶颈及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6年06期

    3 任品一;;“长三角”金融治理分析及整合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昌武;;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06年01期

    5 张宏鸣;;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J];上海金融;2006年04期

    6 金名;中国金融中心花落谁家[J];西部大开发;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波;王睿;;市场主导型金融集聚发展演进因素探索[J];当代经济;2007年12期

    2 唐朱昌;孙加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3 蒋曙明;;我国商业银行离岸业务发展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系统性考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张巍;李慧男;;图们江区域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年09期

    5 孙瑞雪;;浅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黑龙江金融;2011年05期

    6 叶耀明;张云慧;王胜;;提升上海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7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布局的战略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61期

    8 李伟婷;;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分析[J];经济师;2008年05期

    9 彭清华;;关于新形势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思考[J];金融经济;2010年14期

    10 覃剑;冯邦彦;;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理论探讨与实践证据——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丹萍;;顺应国际化趋势,建设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晔;;以先进制造业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曾之明;岳意定;;推进我国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策略选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庞镭;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曾之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慧;中国黄金市场监管法律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清正;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杨彩丽;二维视角下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聚集效应与选择约束[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丹丹;中东部地区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宏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国际金融中心职能的培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苗;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同推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颂;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彦;北京金融产业集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胡琛;我国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津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动因新探析[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8 江南;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魏宇慧;上海市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祝东欢;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再斌,黄运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与约束条件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2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3 陈彪如,连平;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探索——兼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J];世界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4 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5 闻习之;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J];沪港经济;2005年07期

    6 李利明;“金融中心”:信息不对称成就北京[J];经济;2004年06期

    7 李虹,陈文仪;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体系[J];经济纵横;2002年02期

    8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研处课题组,王欣欣,马强,周智立,张望;“十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设想[J];上海金融;2001年05期

    9 李豫;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2001年08期

    10 徐为山,邵健;功能分析框架下上海市金融资源整合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心鹏;;台湾境外金融中心探析[J];台湾研究集刊;1991年04期

    2 郑则强;;台湾筹设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对香港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1992年12期

    3 刁仁德;关于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理论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1994年02期

    4 ;上海重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首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综述[J];上海金融;1994年07期

    5 宋清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75期

    6 程治中,杜春艳;论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工厂”的融合性——兼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尧秋根;北京力促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变局[J];时代经贸;2004年06期

    8 沈红兵;;金融业总部集聚与打造我国国际金融中心[J];重庆行政;2005年02期

    9 朱周良;;金融三城记——“纽伦海”的预备课[J];中国市场;2009年24期

    10 朱峰;许阳千;;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萍;;顺应国际化趋势,建设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4 洪葭管;;从金融中心的标志看历史上上海完全金融中心的形成[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5 查振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与深港金融合作的方向[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6 王凯丽;林进军;;香港如何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7 赵晓斌;;全球金融中心的百年之争及中国金融中心的崛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立金;;香港:普遍裁员与引进紧缺人才并行[A];引进国外智力研究论文选编(2007年—2009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C];2009年

    9 潘英丽;;回归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建华;;国际金融中心与深沪两地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N];经理日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罗绮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屈丽丽;[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实习生 朱真丽 记者 杨联民;[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冯彩霞 记者 顾晶;[N];南昌日报;2006年

    6 童颖;[N];东方早报;2008年

    7 舒时 赵俊;[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李华芳;[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严斌;[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姚玉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国家角色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苏立峰;全球金融中心演进规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曾之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林伟明;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东欢;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刘超;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李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俞晓天;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与对策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刘宏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国际金融中心职能的培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淑静;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硕;北京与上海金融中心定位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吴双;大连市构建东北亚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汤天君;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D];东华大学;2014年

    10 何涛舟;资本市场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82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