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7 1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财经大学》 2012年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

曹崇荣  

【摘要】: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其破坏力之强、波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并迅速演变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探寻本轮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可以发现跨机构的、交叉性的系统性风险在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的频率很高,并具有潜在的巨大破坏性以及传染性,同时,危机也充分地暴露出监管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软肋,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成为危机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了危机后监管改革的焦点之一,以弥补以维护微观机构稳健性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先天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然而,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体系也只是初显雏形,在风险的形成因素、风险的度量以及传染机制等研究领域都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诊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宏观审慎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是一种积极有益而重要的探索。本文先回顾了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及政策框架,又结合此次危机中银行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的新特点,,对我国上市银行间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特征,提出了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控制问题提供一个合理且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蔡庆丰;存款保险制度能否降低银行系统风险[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2 高志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3 巴曙松;王璟怡;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4 龚明华;宋彤;;关于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5 苗永旺;王亮亮;;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8期

6 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7 董满章;美国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5年05期

8 武剑;;金融危机如何检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48期

9 包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10 王书斌;王雅俊;;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与实证——基于资产价格波动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阳松;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机制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浩;陈庭强;何建敏;;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结构演化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张曼;彭兴庭;;管制放松、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金融监管重构[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3 胡建生;吴清;周长富;陆彩兰;;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4 梁薇薇;刘广伟;;特许权价值、股权融资与宏观审慎管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爱忠;;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4期

6 陈守东;王妍;;金融压力指数与工业一致合成指数的动态关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7 陆静;;巴塞尔Ⅲ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8 黄溪;周晖;;中国保险业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9 刘晓星;卢菲;谢福座;;银行监管对银行发展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1年01期

10 张金城;李成;;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世雄;供应链突发风险传染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书斌;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澄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利初;银行资本监管的演变趋势及我国法律制度的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万媛媛;次贷危机下我国资本市场对银行体系跨市场风险传染及监管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祥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力;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晓;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包玲玲;后危机时代资产证券化国际监管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国良;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耿广军;PC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江;我国金融风险测度方法与控制模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希颖;;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蒋序怀;吴富佳;金桩;;当前资本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基于传染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4 高洪民;资产负债表的直接传染——一种银行与企业信用链上的信贷冲击乘数效应[J];财经研究;2005年11期

5 乔方亮;;次贷危机对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6 李宗怡;李玉海;;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7 李宗怡,冀勇鹏;对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8 郭田勇;廖力;;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监管[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1期

9 吴清泉,王锦云;资本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分析[J];发展研究;2005年10期

10 范南,肖俊喜;世界各国存款保险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2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新;;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刘信义;;商业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经营策略[J];中国金融;2009年24期

3 崔海蓉;何建敏;;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评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春;韩朝亮;;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系统性风险探析[J];商业经济;2010年19期

5 王宝铭;;战略转型——银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途径[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1期

6 郭娜;;基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我国银行业转型[J];新金融;2011年06期

7 吴蒙;;严防保险公司次级债务导致的系统性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朱春生;毕芳;;当前产能过剩问题:表现、根源与对策[J];济南金融;2006年07期

9 何德旭;饶云清;饶波;;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J];上海金融;2011年01期

10 黄觉波;;加息周期下2011年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鸿灿;刘通;张培园;;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模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于红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一个系统性风险——欠缺施工图设计和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审查环节[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3 付景牛;;浅析房地产金融风险[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飞;蒲实;;中国地产金融发展的路径优化与大趋势:多元化与国际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飞;蒲实;;中国地产金融的科学发展观:以信托为主线的多元化与国际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研妮;冉茂盛;;合作策略下银行抗流动性风险能力增强的理论验证——基于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流动性管理的模型分析[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安全若干问题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8 马红霞;;美国混业金融集团的风险特点及其监管创新[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扬;殷剑峰;;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10 钱振伟;丁江萍;;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警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骏民 范小云;[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刘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银泰证券;[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丛榕;[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陆小斌;[N];金融时报;2006年

6 中信建投期货 杨军;[N];证券日报;2009年

7 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 张亚双;[N];金融时报;2005年

8 特约撰稿 郑旻;[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姜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上海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张瑾;[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斌;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陆却非;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系统性风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徐谦;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分析与防范[D];西北大学;2003年

4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5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王玉刚;美国次贷危机的资产负债表放大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丰吉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谢斌;顺周期资金跨市场流动下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调控与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崇荣;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冯超;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王铖;基于同业拆借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海友;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陈祥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魏薇;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及其防控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林;银行系统性风险拨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汪宪祥;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评[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9 章芸;巴塞尔Ⅲ框架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谭盛中;基于矩阵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95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