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5 12:19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4年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研究

胡秋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此期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经济稳定繁荣发展。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手段逐步多样化,调控应用也从探索阶段迈向成熟阶段。而与此同时随着2008年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实施后的社会高通胀爆发,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运用瓶颈再次凸显。我国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跨期效应的认识是有效灵活应对各种经济矛盾的前提。而国内对于该方面的研究采取经验比较以及定性研究为主,部分采用定量方法却缺少理论依据。DSGE模型是国外前沿的数量研究方法,以坚实的宏观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和优良的数理性质脱颖而出。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为研究对象,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框架下探讨以下问题:1)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2)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影响是如何;3)在跨期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进行搭配耦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创新点和贡献: 第一,系统的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应用历程,总结了政策应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跨期效应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为政策耦合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第二,针对我国目前主要从比较经验方法或者传统向量自回归方法来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的问题,本文对国外前沿DSGE模型进行整理和研究,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中间厂商和最终厂商)、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四部门的封闭新凯恩斯DSGE模型,弥补了该部分研究的空白。由于其以扎实的微观和宏观理论为支撑,并具有优良的数量统计性质,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具有严谨性和说服力。 第三,针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研究通常被视为作用机理不同而被放在不同系统研究问题。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在DSGE模型中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纳入一个相互影响的经济体系中研究,使得研究能更贴切现实情况。 第四,针对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效应问题,使用了贝叶斯估计方法,使得参数估计结果具有统计优良数理性质,然后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和财政支出冲击脉冲响应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跨期传导机制研究,并且分析政策跨期效应。另外,本文从政策的跨期效应角度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耦合,具有研究前沿性。 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都具有显著性,但其影响的持续期较为短。2)财政政策具有实现滞后性,并且初期还具有反向影响,但其影响的持续时间长,适合促进经济稳定的持续发展。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对与经济变量的影响并非单一的正向或负向。4)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调控力度大,时效性强,而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调控效果不佳。5)在政策搭配应用上,应以货币政策为主导的组合来控制通货膨胀,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政策组合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22.0;F81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杰平;;DSGE模型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罗英;聂鹏;;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3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4 张志栋;靳玉英;;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J];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5 于尚艳;易小丽;;偏向性技术变迁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3年07期

6 李雪松;王秀丽;;工资粘性、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模拟——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7 张嘉为;赵琳;郑桂环;;基于DSGE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叶娅芬;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有效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李玉双;财政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D];湖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平;;DSGE模型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董青马;雷洪光;胡正;;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3 耿强;章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外部冲击效应研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动态一般均衡数值模拟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4 张杰平;;欧洲中央银行宏观计量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4期

5 任碧云;高鸿;;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6 王艺明;蔡昌达;;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与价格之谜——基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年03期

7 郭晔;赖章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J];经济学家;2010年05期

8 罗英;聂鹏;;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9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10 李成;马文涛;王彬;;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2 白仲林;尹金友;张珺;;二元经济结构中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模拟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晓静;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孙音;流动性过剩、最优利率规则与通胀目标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与冲击响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马丽娟;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良贵;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燚;中国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仁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秀玉;通货膨胀、产出、就业与货币政策冲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志志;中国经济波动与政策冲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于宝亮;全球经济失衡的一种解读[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庞春阳;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检验与政策效果预测[D];吉林大学;2010年

8 印重;随机增长模型的内生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贺芳芳;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平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赵中林;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高房价的内生性及对经济的负面影响[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俊,毕功兵,曹苏;IS—LM模型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6期

2 贺云松;;利率规则的福利成本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3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04期

4 毛晓亮;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效应有效性实证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高长春,蒋德嵩;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金全,邵欣炜;流动性约束与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许振明;洪荣彦;;新凯因斯DSGE模型与货币政策法则之汇率动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马凯;;关于当前物价形势问题[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6年10期

9 刘溶沧;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财政政策效应[J];宏观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10 汪祥春;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本报专家组成员 盛松成;[N];金融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4 仝冰;货币、利率与资产价格[D];北京大学;2010年

5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和;;围绕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意见[J];资本市场;2000年01期

2 曾益成;论正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3 周洪 ,马栓友 ,马君;“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可持续性高级专题研讨会”综述[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4 巫孝文,朱亮兵;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及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J];湖北财税;2001年16期

5 甘行琼;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J];湖北财税;2001年18期

6 韩凤芹;2001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J];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05期

7 李延均,张骏;谨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努力实现“内在拉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8 王小广;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孙俊芳;王翠芳;;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振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方;;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杜云;;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基于30年改革开放的数据和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庆华;王晓红;;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马英俊;;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淡出?[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中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永义;袁红英;李广杰;张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政策问题探讨[A];全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2006)[C];2006年

8 ;第三十一章 我国景气循环中财政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柳建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10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晖;[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贾康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特派记者 田晓明;[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赵江山;[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记者:项志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延春;[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徐荣安;[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王东京 李莉;[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卢中原 孟春 陈昌盛;[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贾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耀军;我国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弘力;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牟发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陈荣凯;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如慧;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我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许彦;论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罗伟忠;迥异的市场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胡彧;论区域性财政政策——兼论促进我国中西部发展的财政政策[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宋雪飞;对买方市场下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8 蔡登峰;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9 赵合云;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威;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跨期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35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