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国进民退”现象的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23:10

  本文关键词:“国进民退”现象的统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进民退”是近年来学术界频频提及的话题,金融危机后频繁出现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民营企业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更多的思考,中国经济近年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可谓是众说纷纭。本文在两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总体、行业、地区等3个层次从经济结构、经济控制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变化,其中经济控制力的发展变化的分析展现了经济结构变化所没有的大量信息。 全文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引言,简单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数据来源和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已有的关于“国进民退”研究的一些方面,包括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国进民退”争议的原因等。第三章介绍了“国进民退”现象研究的几种理论、研究方法和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回顾。第四章至第六章为实证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主要从总体、行业和地区分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控制力的变化,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用数据说明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问题,同时,将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控制力变化进行了比较,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变化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并运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数据结果进行了检验。第七章为结论部分,该部分在已有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点结论,也是对“国进民退”问题的一个总结。 通过已有文献和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以下基本结论:第一、总体上,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和控制力都没有出现“民退”,但民营经济的经济控制力却远比不上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控制力的变化远跟不上经济结构占比的变化;第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对整个经济结构变化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不同类别行业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国有垄断行业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当有限,且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体现的并不明显;第三、在行业和地区层次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第四、近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对变化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借贷问题的扩大化已开始体现在经济数据中,如果持续下去,“国进民退”将不可避免;第五,看待“国进民退”问题,不仅要看经济结构的变化,还要看经济控制力的变化。
【关键词】:国进民退 经济结构 经济控制力 贡献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2.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一、选题背景8
  • 二、选题的意义8-9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9-11
  • 一、研究思路9-10
  • 二、研究方法10-11
  • 三、实证研究的理论支持11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11-12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12-16
  • 第一节 中国经济近年来是否存在“国进民退”12-14
  • 一、“国进民退”的概念12
  • 二、“国进民退”存在论12-13
  • 三、“国进民退”不存在论13-14
  • 第二节 “国进民退”争议的原因14-16
  • 一、民营经济的结构在不断提升,不存在“国进民退”14
  • 二、国有经济主导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在占据资源太多,存在“国进民退”14-16
  • 第三章 几种常见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经济发展历程回顾16-24
  • 第一节 “国进民退”分析常见的几种理论16-17
  • 一、经济结构论16
  • 二、经济控制力论16-17
  • 三、发展条件论17
  • 第二节 已有研究方法的介绍17-18
  • 第三节 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回顾18-24
  • 第四章 总体层次上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分析24-34
  • 第一节 工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24-28
  • 一、总体层次分析的数据说明24
  • 二、近年我国工业经济的基本指标简析24-28
  • 第二节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占比序列的平稳性检验28-30
  • 一、时间序列平稳性及其检验28-29
  • 二、基本指标占比重的序列平稳性检验29-30
  • 第三节 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对工业的控制力分析30-34
  • 一、经济控制力简述30-31
  • 二、TOP指标的计算31
  • 三、TOP指标的比较分析31-32
  • 四、入选排行企业数的比较分析32-34
  • 第五章 分行业的“国进民退”现象分析34-58
  • 第一节 分行业的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基本指标简析34-37
  • 一、基本指标的统计描述34-36
  • 二、基本情况分析的小结36-37
  • 第二节 分行业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37-44
  • 一、结构分解技术的介绍37-38
  • 二、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行业分解38-42
  • 三、分行业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42-44
  • 第三节 分行业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44-48
  • 一、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行业分解44-48
  • 二、分行业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48
  • 第四节 分行业的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控制力分析48-56
  • 一、TOP指标的变化分析48-52
  • 二、TOP指标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52-53
  • 三、入选排行企业数的比较分析53-56
  • 第五节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分地区的“国进民退”现象分析58-80
  • 第一节 分地区的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基本指标简析58-61
  • 一、基本指标的统计描述58-61
  • 第二节 分地区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61-67
  • 一、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地区分解61-66
  • 二、分地区国有经济结构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66-67
  • 第三节 分地区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67-71
  • 一、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地区分解67-70
  • 二、分地区私营经济结构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70-71
  • 第四节 分地区的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控制力分析71-78
  • 一、TOP指标的变化分析71-74
  • 二、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TOP指标变化的非参数统计检验74-75
  • 三、入选排行的企业数分析75-78
  • 第五节 本章小结78-80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80-84
  • 第一节 结论80-82
  • 第二节 政策建议82-84
  • 参考文献84-86
  • 致谢86-87
  • 附录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星斗;;“国进民退”的十大危害[J];银行家;2010年03期

2 张寒松;;“国进民退”之争:一个初步的述评[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3 杨承训;;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评判国有经济的“进”与“退”[J];红旗文稿;2010年02期

4 邹一南;;“国进民退”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地方政府作用的研究[J];市场论坛;2010年06期

5 李鹏飞;;慎言“国进民退”[J];领导之友;2009年06期

6 邢少文;;新一轮“国进民退”之殇[J];南风窗;2009年08期

7 张曙光;;试析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源要素租金问题——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J];南方经济;2010年01期

8 常修泽;;防止扩大投资中的“国进民退”[J];人民论坛;2009年08期

9 盛洪;;二千年前的“国进民退”大辩论[J];中国市场;2010年11期

10 董晓君;;国进民退现象下关于市场所有制结构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岳振;[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黄挺;[N];南方日报;2009年

3 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金山;[N];南方日报;2009年

4 记者 郑亦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国进民退”现象的统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73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