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4: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实现科学发展,已越来越被人民所认可。要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加入其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现有的SNA体系因受传统价值决定理论的影响,没有很好地反映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使资源和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随着GDP的不断增长,资源却日趋稀缺,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正确引导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来推进绿色GDP核算。将绿色GDP指标的测算与绿色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架构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分析和方法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本文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1)确定了借助于投入产出方法来推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以便使绿色GDP由附属指标的地位上升到核心指标的地位。 (2)提出了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的架构的新思路。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由五个象限组成,第Ⅰ象限与GDP投入产出表完全相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货物(有形产品)与服务(无形产品)的消耗;第Ⅱ象限在原来的投入产出表中增加了资源环境支出栏,并将最终使用栏改为绿色最终使用,其目的是便于用支出法分别计算GDP和绿色GDP;第Ⅲ象限的数据是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引起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第Ⅳ象限为消费领域环境降级象限,与第Ⅲ象限相对应,与此同时,考虑到了居民消费所造成的生活污染虚拟治理成本,而且增设调整项以便进行平衡处理,这样做的优势是在于准确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的资源耗减、环境降级与绿色最终使用中资源环境支出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第V象限即为绿色GDP象限,体现出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创造的绿色增加值,是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绿色GDP的结果。这样架构起的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就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行模型分析和研究绿色最终使用和总产出的关系,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其列模型分析和研究绿色增加值和总投入的关系。 (3)本研究是在不改变GDP总量指标的基础上,将资源,环境两因素同时置于投入产出表中,通过计算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矩阵,从而形成了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表,于是使绿色GDP总量指标的核算和绿色投入产出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以达到既能测算绿色GDP总量指标又能对其进行经济结构分析之目的,在此模型中的核心指标是绿色GDP。 (4)对资源、环境进行了初步的产权界定问题研究。阐明了产权的性质特征,产权制度结构,产权的功能,产权制度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演变。本文从功效论、财富论、稀缺性和产权理论的角度说明了资源和环境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取决于它们的有用性、可获利性、稀缺性以及所有权的垄断性。因此,资源和环境具有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它的有用性是其具有价值的内在依据,它的稀缺性以及产权的垄断性则是其具有价值的外在依据。以此得出:产权制度是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征。在分行业核算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重点阐述了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产权界定问题,为非市场定价问题研究提供制度保证。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物污染的直接影响成本在各个污染物上进行分摊。 (5)本文对自然资源自身价值、环境质量降级、生态环境退化进行了非市场定价问题研究,为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的架构排除技术障碍,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支持和有效的数据支撑。重点研究了水污染物的排污权价格的确定,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价格的确定;固体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确定;大气污染损失(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酸雨和SO2污染对林业的损失);煤炭开采产生的“三废”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污染所引起环境损失的评估;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损害的非市场定价研究(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和地表塌陷的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在水土流失损失和沙漠化损失两方面对生态退化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研究。 (6)本文进行了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应用研究,编制了中国2007年绿色GDP投入产出表,利用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本研究所架构的绿色GDP投入产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GDP 投入产出 模型架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2.33;F2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3
  • 1 引言13-31
  • 1.1 问题的提出13
  • 1.2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的意义13-20
  • 1.2.1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局限性14-16
  • 1.2.2 现行的投入产出理论的缺陷16
  • 1.2.3 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16-20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20-25
  • 1.3.1 绿色GDP核算理论的文献综述20-23
  • 1.3.2 绿色投入产出理论研究综述23-24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论及启示24-25
  • 1.3.4 绿色GDP核算的主要障碍25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25-26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具体的研究内容26-28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28-30
  • 1.7 论文的技术路线30-31
  • 2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理论基础31-47
  • 2.1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有关基本概念的界定31-35
  • 2.1.1 生产的界定及生产范围31-33
  • 2.1.2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界定33-35
  • 2.1.3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概念35
  • 2.2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理论基础35-47
  • 2.2.1 绿色GDP核算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35-36
  • 2.2.2 马克思经济理论36-37
  • 2.2.3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37
  • 2.2.4 效用价值论37-38
  • 2.2.5 资源环境稀缺理论38-39
  • 2.2.6 补偿价值论39
  • 2.2.7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39-40
  • 2.2.8 可持续发展理论40-42
  • 2.2.9 外部效应理论42-44
  • 2.2.10 科斯定理44
  • 2.2.11 SEEA核算理论44-47
  • 3 产权界定和非市场定价研究47-77
  • 3.1 产权及产权制度的有关概念47-52
  • 3.1.1 产权的定义47-48
  • 3.1.2 产权的性质特征48
  • 3.1.3 产权制度结构48-49
  • 3.1.4 产权的功能49-50
  • 3.1.5 产权制度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演变50
  • 3.1.6 产权制度是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征50-52
  • 3.2 矿产资源产权界定问题研究52-53
  • 3.2.1 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及其研究现状52-53
  • 3.2.2 要区分“矿产资源产权”与“矿业权”的概念内涵53
  • 3.2.3 要分清“探矿权”与“采矿权”的概念内涵53
  • 3.2.4 要分清“矿业权”与“矿资产”的概念内涵53
  • 3.3 水资源产权界定问题研究53-56
  • 3.3.1 水权理论研究53-55
  • 3.3.2 水权结构研究55-56
  • 3.4 对资源和环境进行非市场定价的必要性56-57
  • 3.4.1 对资源和环境正确定价是环境资产计量与评估的基础56-57
  • 3.4.2 对资源和环境正确定价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57
  • 3.4.3 对资源和环境定价是建立环境保护的信息支持系统的前提57
  • 3.5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内涵与构成57-61
  • 3.5.1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内涵58-60
  • 3.5.2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构成60-61
  • 3.6 资源消耗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研究61-71
  • 3.6.1 资源的非市场定价的理论基础61-62
  • 3.6.2 矿产资源价格的确定62-63
  • 3.6.3 耕地资源价格的确定63-64
  • 3.6.4 大气污染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确定64-67
  • 3.6.5 大气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确定67-68
  • 3.6.6 酸雨和SO_2污染对林业的损失68
  • 3.6.7 水资源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确定68-71
  • 3.7 固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确定71-72
  • 3.8 生态退化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研究72-74
  • 3.8.1 水土流失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的研究72-73
  • 3.8.2 沙漠化损失的非市场定价研究73-74
  • 3.9 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损害的非市场定价研究74-77
  • 3.9.1 地表塌陷的环境评价方法74-75
  • 3.9.2 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75-76
  • 3.9.3 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粉尘和噪声污染的评估76-77
  • 4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方法研究77-107
  • 4.1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方法基础77-81
  • 4.1.1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77-79
  • 4.1.2 投入产出核算79-81
  • 4.2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优势81-86
  • 4.2.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81-83
  • 4.2.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科学基础83-84
  • 4.2.3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84-86
  • 4.3 绿色GDP总量指标的研究86-90
  • 4.3.1 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SEEA)86
  • 4.3.2 SEEA中有关绿色GDP的内涵界定86-88
  • 4.3.3 SEEA中绿色GDP的核算88-90
  • 4.4 绿色投入产出理论模型的方法研究90-92
  • 4.4.1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90
  • 4.4.2 “投入”、“占用”概念的界定和“部门”的划分90-91
  • 4.4.3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中的投入产出表91-92
  • 4.5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方法研究92-100
  • 4.5.1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设计94-95
  • 4.5.2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描述和计算绿色GDP的方法95-96
  • 4.5.3 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96-97
  • 4.5.4 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数据的收集97-100
  • 4.6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的应用方法研究100-107
  • 4.6.1 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中行模型的研究101-102
  • 4.6.2 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中列模型的研究102-104
  • 4.6.3 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中产业关联度的研究104-107
  • 5 针对中国(一个案例)的实证分析107-121
  • 5.1 中国2007年绿色GDP核算的主要结果107
  • 5.2 中国2007年三部门绿色GDP投入产出表分析107-114
  • 5.2.1 三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差值107-108
  • 5.2.2 三部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108-112
  • 5.2.3 三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112-114
  • 5.2.4 三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关联度的分析114
  • 5.3 中国2007年30个部门绿色GDP投入产出表分析114-118
  • 5.3.1 30部门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差值分析114-115
  • 5.3.2 30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115-116
  • 5.3.3 30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116
  • 5.3.4 30部门的产业关联度分析116-118
  • 5.4 结论与建议118-121
  • 5.4.1 结论118-119
  • 5.4.2 建议119-121
  • 6 结论与展望121-125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121-123
  • 6.2 本文的缺陷和不足123
  • 6.3 研究展望123-125
  • 致谢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8
  • 附表138-159
  • 附表A 各省的农业用水影子价格138-139
  • 附表B 中国2007年直接消耗系数表139-144
  • 附表C 中国2007年完全消耗系数表144-149
  • 附表D 中国2007年绿色直接消耗系数表149-154
  • 附表E 中国2007年绿色完全消耗系数表154-15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9-16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160-161
  • 详细摘要161-17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聪;新型农牧结合循环模式与传统线性生产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比较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86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