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中国制造业增长核算及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8:25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增长核算及收敛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缔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即便是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GDP增长率仍旧保持在8%以上。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世界工厂”,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重要,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源动力,是国家实力的中流砥柱。那么,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各个因素的贡献以及研究制造业行业间的差距,找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对完全实现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今后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和分解以及中国制造业的相关研究理论,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非参数法和参数法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该模型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和投入要素贡献两部分,而后再运用非参数法(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所引致的两个部分,,运用参数法将投入要素贡献分解为劳动贡献、资本贡献、能源贡献和其他贡献四个部分。并以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核算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分别分析了低技术行业、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内部的收敛性,同时运用反事实的方法计算出反事实的工业总产值的变异系数,从而分析各因素对各技术水平行业内部收敛性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1)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的情况。(2)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迅速,其中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3)部分行业的劳动投入和能源投入阻碍了经济增长,说明这些行业存在劳动投入过多和能源浪费的情况。(4)劳动投入贡献促进了低技术行业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所有因素均导致中等技术行业间经济增长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资金、能源、其他因素均促进了高新技术行业经济增长的收敛。(5)为促进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重视提高技术效率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人力资本。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法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增长核算方程 变异系数 收敛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2.33;F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引言7-11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8-10
  • 1.4 可能的创新点10-11
  • 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11-19
  • 2.1 经济增长理论11-13
  • 2.2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13-16
  • 2.3 中国制造业研究相关文献综述16-19
  • 3.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19-24
  •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19-21
  • 3.2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21-24
  • 4.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核算24-35
  • 4.1 基于 DEA 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24-26
  • 4.2 基于参数法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26-27
  • 4.3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27
  • 4.4 中国制造业行业最佳实践生产前沿27-29
  • 4.5 综合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中国制造业进行增长核算29-35
  • 5.中国制造业行业间收敛性分析35-39
  • 5.1 中国制造业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间差距分析35-36
  • 5.2 中国制造业行业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分析36-39
  • 6.结语39-42
  • 6.1 主要结论39
  • 6.2 政策建议39-41
  • 6.3 研究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6
  •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46
  • 附录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46-47
  • 附录 D:论文撰写采集的原始数据47-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艳萍;王维群;;中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2 刘建翠;;提高TFP增长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3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4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5 刘小玄;李双杰;;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6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7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8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5期

9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由东亚增长模式的争论谈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0期

10 常亚青;宋来;;中国企业相对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37个行业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增长核算及收敛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0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