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7-04-17 17:02

  本文关键词: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粮食问题令人难以回避。耕地少,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些是我国粮食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粮食短缺时,往往牵动整个国民经济,极易引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粮食过剩时,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爆满、粮食积压,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不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的粮食需求始终稳步地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过程虽然缓慢,一年两年似乎感觉不到什么,但五年六年却是实实在在。将来巨大的粮食需求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制度的供给与创新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为长期的粮食供给不足所困扰,在长达二十七、八年的时期内,人均每年占有粮食始终不到300公斤。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拉开了序幕,首先亮相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登台就有非凡表现。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快速增长,1984年人均占有粮食一举达到392.8公斤,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粮食过剩现象,使我国首次尝试到粮食多也有难处的滋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奠定了我国粮食经济运行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基础,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来年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农村中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的深远意义早已超出粮食、农业、农村经济的范围。当然,目前我国的粮食经济运行体制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着缺陷或者不完善之处。为了减缓粮食产量、价格的波动、为了发展粮食生产、满足将来巨大的粮食需求,为了解决长期动态的粮食供求平衡问题以及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继续深入推进粮食经济运行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它。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由于农业、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的分工优势不明显,农业劳动监督计量难度大、成本高,劳动边际产出下降显著,劳动努力的边际成本迅速增加;因此,农业经济改革必须在坚持家庭经营制的基础上推进;在农用土地产权制度方面,应该进一步强化农民的剩余控制权;并且在粮食收购市场上引入适度竞争;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如此做,对农民、对消费者、对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利。 为了使本研究的理论讨论尽可能地规范化,明确分析的前提条件及其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把立论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避免泛泛而谈、漫无边际,在本研究中,较多地使用了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统计实证方法和假设数学演绎推理方法。统计实证研究方法已广为我国经济学界所接受。而假设演绎研究方法特别是博弈分析法刚引入我国不久,我国经济学界正处于了解它的过程之中。本研究尝试使用博弈论系统地分析我国粮食、农业经济的制度供给问题,所幸运的是一些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或者转载。下面分别对各章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第一、二章主要是本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章为了明确中国粮食问题的实质,首先回顾了我国粮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供若干背景知识,对将来粮食需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归纳我国粮食经济面临的问题。第二章首先综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借鉴它给出研究中国粮食问题的理论出发点。接着回顾了我国粮食、农业经济的历史变迁过程,讨论了粮食生产或者农业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系问题。最后,把以后各章经常提到的粮食经济的目标和粮食生产的特殊性作了一个统一的阐述。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放在第三章到第八章。 第三章是一个实证分析。对粮食产量序列提取变化趋势,对粮食产量波动作了谱分析,研究了各种粮食产量波动类型的叠加情况,揭示了农业经济制度变迁在我国粮食发展中留下的清楚痕迹。第四章建立和利用若干博弈和信息经济学模型,对农业生产组织的几种基本形式——平均分配集体劳动、按劳分配集体劳动、家庭经营制——分别在是否存在监督
【关键词】:粮食和农业经济 制度供给 统计实证 博弈模型 不完全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9
【分类号】:F224.32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的粮食问题10-25
  • 第一节 从莱斯特·布朗谈起10-15
  • 第二节 粮食需求变化趋势及展望15-19
  • 第三节 中国粮食十大窘境和粮食问题实质19-25
  • 第二章 粮食、农业的制度创新问题25-41
  •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25-28
  •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28-33
  • 第三节 农业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33-35
  • 第四节 粮食生产目标与政府角色35-38
  • 第五节 粮食生产的特殊性38-41
  • 第三章 粮食生产的长波及制度变迁的影响41-51
  • 第一节 引言41
  • 第二节 粮食产量波动研究评述41-43
  • 第三节 粮食产量波动叠加及长波的识别43-47
  • 第四节 波动原因分析47-51
  • 第四章 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绩效比较51-72
  • 第一节 引言51-52
  • 第二节 几个具体数值的博弈例子52-54
  • 第三节 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一般博弈均衡54-56
  • 第四节 集体劳动按劳分配绩效比较56
  • 第五节 家庭经营绩效博弈分析56-59
  • 第六节 农民与监督者的委托代理关系59-63
  • 第七节 农业集体劳动中的逆向选择与贝叶斯均衡63-68
  • 第八节 在农业产业链中存在分工优势时,合作社的交易效率68-71
  • 第九节 结束语71-72
  • 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绩效的一个实证检验72-78
  • 第一节 引言72
  •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绩效假设检验数据分析72-75
  • 第三节 几点认识75-78
  • 第六章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分析与设计78-92
  • 第一节 引言78-79
  • 第二节 不完全合约与产权理论79-84
  • 第三节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析84-86
  • 第四节 农地产权机制设计86-89
  • 第五节 结论89
  • 第六节 博弈均衡的证明89-92
  • 第七章 粮食价格与市场制度分析——(一)政府的角色92-110
  •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弱波趋势的再探索92-97
  • 一.关于农产品价格作用讨论的评述92-94
  • 二.农产品价格作用统计实证分析94-96
  • 三.结论和建议96-97
  • 第二节 粮食收购市场博弈分析97-102
  • 一.引言97
  • 二.粮食收购市场结构及其特征97-98
  • 三.粮食收购市场博弈模型及子博弈完美解98-99
  • 四.纳什均衡解的经济意义与粮食收购政策99-100
  • 五.粮食产量波动博弈模型解释100-101
  • 六.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点建议101-102
  • 第三节.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探索102-105
  • 一.引文102
  • 二.商品价格形成理论同顾102-103
  • 三.粮食收购独家垄断与众多粮食生产者的博弈模型103-105
  • 第四节.粮食价格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实证分析105-107
  • 第五节.政府粮食价格调控策略107-110
  • 第八章 粮食价格和市场制度分析——(二)粮食收购市场的垄断与竞争110-116
  • 第一节 粮食收购国家垄断的福利损失110-111
  • 第二节 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和竞争性定价111-112
  • 第三节 粮食收购市场适度竞争的引入——双寡头价格竞争112-113
  • 第四节 买方独家垄断企业的效率动力机制——从国有粮食部门到企业的转变113-114
  • 第五节 小结114-116
  • 参考文献116-119
  • 致谢11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2 高瑛;基于粮食安全保障的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冲;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福利分配预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业W,

本文编号:313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13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