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_基础货币_《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5 18:24

  本文关键词: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

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研究

赵亮  

【摘要】:一、选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 WTO 后,我国经济将日益融入全球化当中。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行为,资产选择、投融资等经济行为发生重要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主体对现金货币的持有量,导致通货比率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的发展,电子货币在将来会成为人民支付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子货币出现会大大影响我国的通货比率。通货比率的变化会影响我国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的变化又会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所以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货币供给,使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发生重要的变化。 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关系到全球化中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为全球化中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个人行为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为建立我国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模型服务。通过对我国经济主体的个人行为对货币乘数的计量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经济主体的个人行为对货币乘数,从而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上。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研究,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理论、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理论和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一国货币当局能够外决定和控制货币供给,以调节和影响经济进程。而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则强调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如后凯恩斯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托宾认为,弗里德曼对于货币供给方程式的解释是不成立的,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经济运行决定货币供给,而不是货币供给决定经济运行。 国内关于货币供给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当时仅限于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研究,且进行的多是带有政策选择和操作意义上的应用性研究,因为当时我国还没有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这类概念。8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中央银行和准备金制度的建立,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实际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国内理论界才开始有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研究,但当时这种研究多偏重于对西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理论本身的解释与比较,因而也没有产生特别有影响的理论观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20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11-21
  • 1.1 选题意义11
  • 1.2 研究综述11-19
  • 1.2.1 国外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的研究11-19
  • 1.2.2 国内关于货币乘数的研究19
  • 1.3 文章框架和理论基础19-21
  • 1.3.1 文章结构19
  • 1.3.2 理论基础19-21
  • 第二章 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理论研究21-34
  • 2.1 现金比率21-28
  • 2.1.1 现金比率变动的影响21-23
  • 2.1.2 影响通货比率的原因分析23-26
  • 2.1.3 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的理论分析26-28
  • 2.2 电子货币的影响28-34
  • 2.2.1 电子货币的特点28-29
  • 2.2.2 电子货币对通货比率的影响29
  • 2.2.3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29-34
  • 第三章 个人行为对货币乘数影响的数据论证34-39
  • 3.1 货币乘数和通货比率的实际数据及图形分析34-36
  • 3.2 货币乘数和通货比率的回归分析36-39
  • 第四章 结论39-43
  • 4.1 结论39
  • 4.2 政策建议39-43
  • 4.2.1 通货比率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及建议39-40
  • 4.2.2 通货比率和利率市场化40-41
  • 4.2.3 个人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延时效果的建议41
  • 4.2.4 在人民币有升值压力的今天关于通货比率的建议.41-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敏;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2 朱光健,洪玮;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江苏统计;2002年05期

    3 吴巧英;对影响货币乘数内在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运信;;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2 张桥云;杜世光;;再论中国货币乘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的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李治国;;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流动速度异常下降的解析[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4 王剑;;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与监管策略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胡援成;中国的货币乘数与货币流通速度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6 王兰芳;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7 刘向明;李玉山;;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宏观金融调控的影响及其对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涤非;中国的货币乘数变动与金融创新[J];上海金融;2005年02期

    9 张桥云;杜世光;;法定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小波分析及动态模拟[J];统计与决策;2006年16期

    10 李成,赵鹏;货币需求实证分析与区域货币政策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俊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何运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田立中;经济转型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曾利飞;货币政策结构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张德成;基于商家、消费者和发行机构决策行为的电子货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洪亮;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体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学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良毕;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5 陈琛;论我国经济开放与货币政策调整[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杨立;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俞银花;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殷琦;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9 赵海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佘跃飞;我国货币乘数的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渊,陈方正;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2 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3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4 吴庆田;美国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分析与借鉴[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张颖;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述评[J];经济评论;2002年06期

    6 张颖;企业投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7 梅坚;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4年08期

    8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9 杨文灏,张鹏;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领域挑战与对策研究[J];金融纵横;2004年08期

    10 陈溪华;郑小胡;;非对称信息下我国银行信贷决策的现实分析[J];南方经济;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春霞;我国信用制度变迁中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汪晓宇;内生货币、三角困境与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洪涛;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与通货紧缩相关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颖;电子货币的发展和其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黄广昌;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刘良毕;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5 花荣;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02年

    6 白梅;电子货币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殷琦;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8 门洪亮;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体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田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张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2 边卫红;电子货币流通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黄诚,李纯安;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创新[J];经济科学;2000年02期

    4 宋海林;对我国货币(M_o)流通状况的实证分析与思考[J];金融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亮;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作者

    >赵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货币乘数与个人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5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b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