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流动性风险、银行危机与内生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6-06-17 17:10

  本文关键词: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一个基于本币升值预期的两期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03年

流动性风险、银行危机与内生经济增长

毛伟  

【摘要】:本文将Diamond and Dybvig(1983)的银行模型嵌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银行系统稳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银行系统稳定性较高时,银行通过提供流动性保险增加了生产性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稳定性较低时则会造成银行挤兑。经济增长也会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经济增长越快,银行贷款所获得的生产性收益越大,银行系统就越稳定;反之亦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开放和政府担保对经济增长和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银行系统稳定性;信息对称条件下,政府担保不会明显影响经济增长,但能够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最后,文章探讨了模型对东亚危机的解释和中国银行改革的意义,,并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0.99
【目录】:

  • 1 导言7-10
  • 2 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10-16
  • 2.1 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10-12
  • 2.1.1 支付系统11
  • 2.1.2 动员储蓄11
  • 2.1.3 分散风险11
  • 2.1.4 信息搜寻11-12
  • 2.1.5 公司控制12
  • 2.2 金融危机理论与经济增长12-16
  • 2.2.1 传染效应模型13
  • 2.2.2 羊群效应模型13-14
  • 2.2.3 道德风险模型14-15
  • 2.2.4 收支平衡模型15
  • 2.2.5 流动性不足模型15-16
  • 3 基本框架16-19
  • 4 银行与经济增长19-22
  • 4.1 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20
  • 4.2 银行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21
  • 4.3 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因素21-22
  • 5 金融开放下的银行危机与经济增长22-26
  • 5.1 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2-24
  • 5.2 银行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4-25
  • 5.3 金融开放对银行危机的影响25-26
  • 6 政府担保下的银行危机与经济增长26-29
  • 6.1 政府担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6-28
  • 6.2 银行挤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8
  • 6.3 政府担保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8-29
  • 7 东亚危机与中国银行改革29-31
  • 8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1-38
  • 8.1 考虑金融发展的增长模型31-32
  • 8.2 金融深化效用的实证分析32-35
  • 8.3 政策建议35-38
  • 9 小结38-4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光静;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敏;;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内外均衡[J];财经科学;2012年01期

    2 何德旭;张捷;;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金融加速器理论的现实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3 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衡模型[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4 高晨伟;王选华;;现代金融危机模型的演化路径及其现实困境[J];财会通讯;2011年36期

    5 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微观效应——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6 郭砚莉;汤吉军;;金融危机的一种存量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4期

    7 李恒光;;金融危机的形成、传染与实证研究——着眼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夏建伟;曹广喜;;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9 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一个基于本币升值预期的两期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10 陈雨露;张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惠君;李晋;陈龙;;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启示[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继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风险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罗经华;金融危机与产业均衡[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李艳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坤;金融稳定机制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外逃机制与成因的新探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2 肖燕;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白雪;我国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梁筠;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蔡(王睿);人民币自由兑换:理论、实践与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王晓蓉;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性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齐娜;我国金融稳定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谢迅;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沈丹英;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艾华;中国房地产开发私募股权融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江曙霞,罗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选择[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3 刘金全;于冬;张成军;;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性程度和非流动性原因的度量与检验——来自中美日三国消费模式对比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4 宋威;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2期

    5 宋献中,王展翔;股票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时间序列回归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史原,欧阳海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职能[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7 江其务;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8 杜朝运;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与过渡金融[J];当代财经;2005年06期

    9 杜朝运;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探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潘文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澍;基于VaR模型的资产组合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璐;中国区域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流动效率实证分析(1979-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马家驹;基于Black-Litterman模型下的带流动性风险测度约束的资产配置模型[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寅;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我国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琼;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张宛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许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杨昆;ABC银行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盈利能力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可;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冀;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李德升;银行危机预警理论及模型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3 承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金融;2006年02期

    4 熊芳;;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危机: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叶望春,夏清华;银行危机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1年09期

    6 王爱民;王理平;;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银行危机的传染性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7 Giovanni Dell' Ariccia;Enrica Detragiache;Raghuram Rajan;吴京;;银行危机的真正影响[J];研究生法学;2008年04期

    8 梁冰;;银行业金融风险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32期

    9 尹钰;;银行危机传染路径及其对策探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刘锡良;胡正;;外部因素对银行危机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爱民;;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与潜在危机管理策略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宇;于凤芹;喻晓平;刘甲朋;江秀辉;隋鹏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3 吴勤学;王晓芳;;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经济学分析[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4 姚宏;魏海玥;;从国美到苏宁:类金融模式的风险与创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兰晓萌;[N];华夏时报;2009年

    3 记者 严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本报特派伦敦记者 师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汪振军 刘迎梅;[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苏培科;[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 郑联盛;[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巴曙松;[N];证券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扶民;银行危机并购的动因、风险与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宋林峰;脆弱与冲击:1995-1996年墨西哥银行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乐宜仁;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袁德磊;银行脆弱性分析与管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薛德余;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侯明扬;基于复杂网络的银行危机传染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马辉;中国金融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桂霞;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曹元涛;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旸;银行危机救助措施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2 乜洪辉;基于SIR模型的银行危机传染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车长新;我国商业银行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4 唐超峰;银行危机传导机制的模型改进和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赵媛媛;银行业务多元化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李娜;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及救助成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雁萍;构建我国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冯俊;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丁艳军;金融全球化与银行危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程鑫;从银行危机看金融自由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一个基于本币升值预期的两期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58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