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合作建房契税税收政策_房地产税收政策2016年_《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1 02:06

  本文关键词: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大学》 2004年

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研究

黄斌  

【摘要】:本文以“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研究”为题,立意有二:其一,对人寿保险与税收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以弄清税收激励对寿险市场发挥影响的作用机理;再者,对人寿保险税收政策框架及其实践进行考察,以为优化公共政策决策当局之行为作美芹之献。 本文主要运用市场供求理论、寿险精算原理、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现代金融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利用弹性分析、人寿保险精算模型、经济计量学等方法和工具,分析税收激励以及税收政策对于人寿保险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同时,也将典型市场税收政策的比较分析与我国税收政策的历史分析纳入本文研究的范畴。 为此,本文的结构做以下安排: 引言,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思路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一国的保险税收政策与该国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保险税收政策的合理化和优化税制理论是各国政府、保险业界和保险学者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般而言,国外对于人寿保险与税收(政策)关系的研究,侧重点和目的各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彼此之间也存在有交集。相对而言,国内对于税收政策与人寿保险之间关系的研究,整体上还处于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不过近年来,保险理论界对于保险税收政策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化、完善,,诸如保险税收以及保险税收政策等相关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讨。时下,世界各国保险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具有一些共同的趋势和特点。我国距离1994年税制改革已有近十年时间了,其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旧税制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已显露无疑。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大约每经过十年时间,我国税制就要经历一次大调整。适逢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启动,本文的选题与撰写均力求做到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契合。基于此,本文将从人寿保险需求的税收激励效应以及人寿保险税收政策实践等两个层面,对人寿保险税收政策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章是税收对寿险市场一般均衡影响的经济学分析。这一章着重从微观经济学和精算学的角度探讨税收对于人寿保险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主要是对人寿保险人(寿险供给者)的影响和对人寿保险消费者(寿险需求者)的影响,以及最终对寿险市场一般均衡的影响。就人寿保险需求的税收激励效应而言,这一章在 一般的意义上探讨税收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其总效应,从而窥探税收对寿险 需求的影响。本文的分析首先从形式相对比较简单的夏交保费期首付即期终身年 金开始,在无税收环境中讨论年金保险产品的定价,接着在定价公式中引入税收 因子,探讨税收对于年金需求的替代效应。下一步,由简入繁,分析夏交保费期 首付延期终身年金和年缴均衡保费期首付延期终身年金的情况。这种精算学分析 同样适用于各种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生存保险、两全保险、生命年金等寿险商 品,结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人寿保险供给的税收激励效应而言,本文对寿险 保费的构成进行了解析,从而了解税收对寿险供给的影响。在完备市场假设下, 个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之加总为整个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寿险市场的稳态 则是寿险需求与寿险供给取得均衡的最终结果。本章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对税收与寿险市场一般均衡关系的探讨。如果从居民消费储蓄的角度来看,其中 有关税收对寿险需求总效应的分析,其实与对税收同国民储蓄关系的分析,是一 致的、相容的。下面将着重考察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人寿保险需求理论,对寿险 市场需求的微观经济基础进行论述,从而探究税收激励对于寿险客户最优寿险需 求的影响。下一章是本章节内容的补充。 第二章以凯恩思消费理论为背景,以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作基石,在前一章分 析的基础之上,分别从规范和实证的角度,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微观经济基础进行 研究。生命周期假说在保险经济学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生命周期模型常常被用 来分析家户的消费储蓄行为。本文将把税收因子引入多期生命周期模型,并建立 一个两时期人寿保险需求的生命周期模型,对家户最优寿险需求决策行为进行考 察,并在后面利用可得的数据,引入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该理论进行检验。一般 理论与经验性的结果都证实了,税收激励以及遗赠动机对于最优寿险需求具有 积极的刺激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储蓄契约的缺乏、与税收激励有关的信息不对 称、对未来流动性约束的预期,以及最低投资额的要求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激励 效应可能会受到限制。对美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人寿保险需求的税收政策 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分别为这两种理论上的预测提供了经验性证明,而实际中 往往把后者看作一种不完备市场情况下的例外。这些理论上的演绎归纳以及经验 性证明的结果,也为各国实际上普遍实行的人寿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充分的 依据。本文随后的两章则将在政策层面上,具体探讨税收政策工具的运用及其效 果,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前两章理论与模型分析的实证研究。从全篇的规划来看, 第一章和第二章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核心之所在。 第三章从对人寿保险公司的税收和对人寿保险客户的税收等两个方面,对具 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寿险税收政策实践进行了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40;F810.42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4
  • 引言14-20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14-16
  • 二、 相关文献的回顾16-18
  • 三、 理论框架及有关问题的说明18-20
  • 第一章 税收对寿险市场均衡影响的经济学分析20-33
  • 第一节 税收对寿险市场需求的影响20-25
  • 一、 寿险需求的含义与度量20
  • 二、 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20-21
  • 三、 税收对寿险市场需求的影响机制分析21-25
  • 第二节 税收对寿险市场供给的影响25-29
  • 一、 寿险供给的含义与度量25-26
  • 二、 寿险供给的影响因素26-27
  • 三、 税收对寿险市场供给的影响机制分析27-29
  • 第三节 税收对寿险市场供求均衡的影响29-33
  • 一、 寿险市场均衡分析29-31
  • 二、 税收对寿险市场均衡的影响31-33
  • 第二章 寿险市场需求的微观经济基础:附带税收加成的生命周期假说模型33-43
  • 第一节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人寿保险需求理论33-38
  • 一、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与人寿保险需求33-34
  • 二、 人寿保险需求的生命周期模型34-35
  • 三、 税收内生的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35-38
  • 第二节 税收激励与人寿保险需求的经验证明38-43
  • 第三章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寿险税收政策实践43-53
  • 第一节 对于人寿保险公司的税收43-47
  • 一、 寿险公司的保费税待遇44-46
  • 二、 寿险公司的所得税待遇46-47
  • 第二节 对于人寿保险客户的税收47-53
  • 一、 寿险客户所支付保费的税收待遇48-49
  • 二、 保险给付金的税收待遇49-51
  • 三、 累计内部利息的税收待遇51-53
  • 第四章 中国寿险税收政策问题研究53-67
  • 第一节 中国寿险税收政策的演变53-57
  • 一、 对中国寿险税收政策的再回顾(1980年至1996年)53-54
  • 二、 对中国现行寿险税收政策的评价(1996年至今)54-57
  • 第二节 寿险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57-61
  • 一、 税收制度改革的深化57-58
  • 二、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58-59
  • 三、 保险监管制度的变迁59-61
  • 四、 国际保险市场的融合61
  • 第三节 寿险税收政策调整的目标与评价标准61-63
  • 一、 寿险税收政策调整的目标61-62
  • 二、 寿险税收政策调整的评价标准62-63
  • 第四节 寿险税收政策调整的政策建议63-67
  • 一、 针对寿险业者的税收政策调整64-65
  • 二、 针对寿险消费者的税收政策调整65-67
  • 参考文献67-6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钢;纪惠文;;环境税税收返还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涉外税务;2011年08期

    2 王海霞;;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3 ;天津市社会保险公司 天津人寿保险有限公司[J];天津经济;1996年03期

    4 ;雷州 失职者不“失”职[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1期

    5 马伟红;;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6 魏珺;;[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随“虚”应变[J];信息方略;2010年22期

    7 毛慧琼;马洁华;;我国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缺陷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5期

    8 林佩銮;;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激励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9 康会欣;;共话“幸福”养老——访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执行官 姚兵[J];大众理财顾问;2011年09期

    10 ;面相[J];中国商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君;邓晓辉;;发展商业人寿保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桂华;胡进;李小翠;;消费者关爱对寿险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好好;邓晓辉;李立伟;;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对商业人寿保险业的影响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刘达;;试论我国风险投资的资本利得税政策设计[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从禹;戴建生;张立军;;96例人寿保险理赔案件鉴定分析[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唐龙海;张驎;翁翼飞;;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税收激励探讨[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郎艳怀;;二人零和对策下的最优人寿保险模型[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陈耀光;王伟权;;浅议寿险产品的创新[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郎艳怀;;随机利率下的寿险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达尼尔·B.T.劳,85岁 为工薪阶层工作[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国际金融报;2003年

    2 李俊涛;[N];中国保险报;2004年

    3 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博士 李金辉;[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经济视点报记者 程豪良 通讯员 王若谷;[N];经济视点报;2010年

    5 记者 姜瑜;[N];上海金融报;2011年

    6 陈洪清;[N];中国保险报;2004年

    7 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业务管理中心 陈晖;[N];中国保险报;2009年

    8 中国政法大学 崔威 马晓煜 马飒飒;[N];中国税务报;2010年

    9 刘天峰 何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N];中国税务报;2010年

    10 记者 陶思遥;[N];国家电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民;外商投资税收激励与中国涉外税收政策调整[D];湖南大学;2006年

    2 陈斌;东道国税收激励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逸;跨国直接投资公司所得税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苑新丽;公司税的外国直接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娄贺统;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郭建果;我国风险投资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向楠;中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微观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曹小艳;金融服务核算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谢介人;台湾地区保险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斌;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谢瑜;公益性捐赠税收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马伟红;税收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4 曲畅;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5 张娜;中国对外投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冯少玲;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效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娄敏;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贡彩萍;R&D税收激励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梁胜男;促进教育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石璐;广州人寿保险的需求供给结构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9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