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再生脱墨污泥活性炭对Fe(Ⅲ)离子吸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3:09
  探究废纸脱墨污泥基活性炭在Fe(Ⅲ)去除方面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废纸脱墨污泥基活性炭在活性炭含量为7.5g/l和Fe(Ⅲ)溶液浓度100mg/l,将水溶液pH调到2的条件下吸附3h,对Fe(Ⅲ)的吸附最优。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废纸脱墨污泥活性炭对Fe(Ⅲ)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40.87mg/g,吸附能力常数为0.029L/g。 

【文章来源】:中华纸业. 2020,41(2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废纸再生脱墨污泥活性炭对Fe(Ⅲ)离子吸附的研究


铁离子溶液标准曲线

效果图,初始浓度,废水,效果


2.2 脱墨污泥基活性炭用量对其吸附Fe(Ⅲ)效果的影改变活性炭用量(分别取2.5g/l、5g/l、7.5g/l、10g/l、20g/l活性炭),在Fe(Ⅲ)初始浓度为100g/l、p H值为2条件下在摇床上以200r/m i n转速恒温(25℃)振荡2h,结束后用定性中速滤纸迅速过滤,测定其吸光度,测定其剩余Fe(Ⅲ)溶液浓度,根据Fe(Ⅲ)溶液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应的Fe(Ⅲ)浓度、活性炭吸附量及Fe(Ⅲ)去除率,研究活性炭用量对F e(Ⅲ)吸附的影响效果,结果见图3。

效果图,吸附时间,效果,活性炭


由图4可知,脱墨污泥基活性炭对废水中F e(Ⅲ)离子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变慢,当吸附时间增加到3.0h后,增加幅度变小,并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此后F e(Ⅲ)去除率仅提高1.25%。吸附时间在0~3.0h范围内时,活性炭微孔结构相对较多,表面的活性位点较多,F e(Ⅲ)优先扩散到活性炭表面微孔中;此时溶液中F e(Ⅲ)浓度相对较高,吸附反应动力势能较高,因而F e(Ⅲ)去除率和吸附量增长较快。吸附时间继续增加后,活性炭表面活性位点相对含量降低,Fe(Ⅲ)主要扩散到活性炭内表面,传质速度下降,F e(Ⅲ)去除率和吸附量增加幅度较小。综合考虑,选用最佳吸附时间为3.0h。与钟选斌等人[15]研究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纤维吸附Fe(Ⅲ)相比,最佳吸附时间减少了1h。这可能是缘于在脱墨污泥基活性炭中存在大量无机物去除后形成的丰富的大孔道结构,有利于F e(Ⅲ)在活性炭中的传质扩散,活性炭吸附速率更快。2.4 p H对脱墨污泥基活性炭吸附Fe(Ⅲ)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金属离子Fe3+和Mn2+对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延青,赵桂瑶,黄滨,刘宝良.  环保科技. 2019(06)
[2]全球废纸资源的回收与利用[J]. 郭彩云,梁川.  造纸信息. 2018(11)
[3]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氨氮吸附机理[J]. 王芳.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6)
[4]磷酸活化脱墨渣制备中孔活性炭研究[J]. 程富江,刘廷志,李祥祥.  中国造纸. 2017(01)
[5]KOH活化脱墨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J]. 闫中亚,王俊芬,吴玉英,张学铭.  中国造纸学报. 2016(01)
[6]活性炭纤维对凝结水中Fe3+的吸附研究[J]. 钟选斌,郭建维,傅宝林,彭进平,杨宇程.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4(04)
[7]活性炭对不锈钢酸洗废水中Cr3+和Fe3+的吸附特性[J]. 曾媛,赵俊学,马红周,李菲,李小明.  过程工程学报. 2010(05)
[8]脱墨污泥的化学组成与热解特性分析[J]. 武书彬,孔晓英,谢国辉,唐爱民,陈港.  中国造纸. 2002(01)
[9]活性炭直接吸附铜铁锰锌离子的机理[J]. 张克荣,张瑶,李崇福,何俊生,李长青.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994(06)

硕士论文
[1]偶氮染料废水净化用活性炭的改性及应用[D]. 蒋鑫.昆明理工大学 2019
[2]废纸再生脱墨污泥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D]. 程富江.天津科技大学 2017
[3]造纸厂脱墨渣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D]. 王俊芬.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金属离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与脱附机理研究[D]. 何钜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70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zb/3370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