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嘧菌酯对不同土壤中的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5-24 20:42
  嘧菌酯(Azoxytrobin)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由于嘧菌酯具有杀菌广谱、持效期长、活性高、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点,使其在新品种杀菌剂农药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在嘧菌酯主要应用于果蔬、水稻、人参、谷物等作物,并对这些作物有很高的安全性。嘧菌酯可应用于作物的不同时期,既可用于种子处理、茎叶喷雾,也可应用于土壤处理。任何处理方式都会使嘧菌酯通过吸附、沉降等作用进入土壤环境,使其在土壤中产生残留,进而影响土壤环境。为了明确嘧菌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分别以棕壤、红壤和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上壤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开展了嘧菌酯对三种土壤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嘧菌酯分别对棕壤、红壤和黑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嘧菌酯对红壤脲酶在处理前期具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嘧菌酯比低浓度嘧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处理后期脲酶活性又逐渐恢复。嘧菌酯对棕壤脲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对黑土脲酶活性影响也较小,在处理后期,lOmg·kg-1的嘧菌酯在处理第21d时对脲酶产生抑...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嘧菌酯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2 嘧菌酯的应用与危害
        1.2.1 嘧菌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1.2.2 嘧菌酯的应用概况
        1.2.3 嘧菌酯残留检测研究
    1.3 土壤酶简介
    1.4 土壤微生物简介
    1.5 农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6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7 本研究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测定方法
        1.7.1 平板计数实验
        1.7.2 土壤微生物呼吸
    1.8 本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8.1 本研究的背景
        1.8.2 本研究的内容
        1.8.3 本研究的方法
        1.8.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土样
    2.2 药品试剂
    2.3 仪器设备
    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5 实验方法
        2.5.1 土壤染毒方法
        2.5.2 土壤酶的测定
            2.5.2.1 脲酶的测定方法
            2.5.2.2 蛋白酶的测定方法
            2.5.2.3 脱氢酶的测定
            2.5.2.4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2.5.3 土壤中微生物的计数
        2.5.4 土壤呼吸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酶活性实验
        3.1.1 嘧菌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1.2 嘧菌酯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
        3.1.3 嘧菌酯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3.1.4 嘧菌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3.2 嘧菌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1 嘧菌酯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
        3.2.2 嘧菌酯对土壤中真菌的影响
        3.2.3 嘧菌酯对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
    3.3 嘧菌酯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4. 讨论
    4.1 嘧菌酯土壤酶的影响
        4.1.1 嘧菌酯对土壤脲酶影响的研究
        4.1.2 嘧菌酯对土壤蛋白酶影响的研究
        4.1.3 嘧菌酯对土壤脱氢酶影响的研究
        4.1.4 嘧菌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影响的研究
    4.2 嘧菌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
    4.3 嘧菌酯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
    4.4 不足之处与展望
5. 结论
    5.1 嘧菌酯对土壤酶的影响
        5.1.1 嘧菌酯对上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5.1.2 嘧菌酯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
        5.1.3 嘧菌酯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5.1.4 嘧菌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5.2 嘧菌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3 嘧菌酯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6.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81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81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