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全合成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02 00:40
  目前,我国有6种松毛虫对松林危害严重,包括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松毛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暴发成灾时针叶被全部吃光,严重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其成片死亡;松毛虫危害导致树势衰弱后还容易引起蛀干害虫入侵,造成松树进一步大面积死亡,寻找有效的种群监测手段是对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是松毛虫类害虫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性信息素引诱剂不仅可以用于松毛虫成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的监测,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干扰其交配控制其种群数量和猖獗发生。目前,6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主要包括,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衍生物和反,顺-5,7-十二碳二烯-1-醇衍生物两大类。其前体化合物分别为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和反,顺-5,7-十二碳二烯-1-醇。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主要有3种不同的合成路线:1) Wittig反应,即膦盐与醛的反应; 2)碘代烯的偶联反应,即E型碘代烯烃与不饱和烃偶联反应; 3)其他类型反应,即包括烯烃与炔烃类化合物的反马氏加成、乙基烯基炔基硼烷重排以及有机金...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 2020,56(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6种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全合成研究进展


Huang小组合成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的路线

路线图,小组,路线,三键


Khrimian等(2002)发现,在甲醇水溶剂中,活泼Zn试剂可将炔键高效地还原成顺势烯键(Boland et al.,1987)(图2)。因此,其设计了以下合成路线:在钯催化下,2-(6-庚炔氧基)四氢-2H-吡喃(27)与反-1-碘代己烯(29)发生烷基化,生成反-2-(7-烯-5-十二炔氧基)四氢-2H-吡喃(16);使用Zn/Cu/Ag试剂还原三键,脱保护,最终获得目标产物(1)。该方法首次使用Zn/Cu/Ag试剂催化三键还原,成功应用于顺式双键化合物的合成。

路线图,小组,路线,炔烃


图3 张玉顺小组合成顺,反-5,7-十二碳二烯-1-醇的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茅松毛虫3个地理种群性信息素成分差异分析[J]. 孙付存,孔祥波,张苏芳,王鸿斌,张真,刘福.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2]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J]. 曾菊平,戈峰,苏建伟,何忠.  昆虫知识. 2010(03)
[3]利用Kováts指数鉴定云南松毛虫性信息素立体异构体[J]. 张雪梅,王成菊,孔祥波,张真,王鸿斌.  昆虫学报. 2008(06)
[4]松毛虫雌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J]. 苏建伟,徐延熙,秦小薇,戈峰.  昆虫知识. 2006(04)
[5]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 孔祥波,张真,王鸿斌,王艳军,孔庆辉.  林业科学. 2006(06)
[6]松毛虫性信息素微量成分鉴定方法的研究[J]. 孔祥波,张真,王鸿斌,赵成华.  色谱. 2005(04)
[7]松毛虫性信息素(5Z,7E)-十二碳二烯醇的立体选择性合成[J]. 陶云海,程伟贤,张玉顺,古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6)
[8]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4Z,6E)-十一碳二烯醛的合成[J]. 陶云海,程伟贤,黄相中,张玉顺,古昆.  有机化学. 2005(05)
[9]松毛虫性信息素共轭双键定位方法的研究[J]. 孔祥波,赵成华,张真,王鸿斌.  色谱. 2004(02)
[10]赤松毛虫性信息素次要组分的鉴定——组分、电生理和田间效果[J]. 孔祥波,赵成华,孙永平,冯世强,吴海山.  昆虫学报. 2003(02)

硕士论文
[1]油松毛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和诱芯载体中释放速率的研究[D]. 刘奎伟.山东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6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316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