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兰叶斑病病原甘蓝链格孢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2 03:54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选取代表性菌株GS1-1、HH2-1和HH3-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均能引起二月兰叶斑病。并对这3个菌株进行rDNA-ITS和EF-1α(te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S1-1、HH2-1和HH3-1的ITS序列均与甘蓝链格孢(MN173824、MN173825、MN173823、MF462311)相似性达99%以上,其中与甘蓝链格孢(MF462311)相似性达100%;GS1-1、HH2-1和HH3-1的EF-1α基因序列与甘蓝链格孢(JX213350、KF889266、KT895946、KC584642、LC480212和KT89594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且和以上各自对应的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选取菌株GS1-1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二月兰叶斑病病原甘蓝链格孢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二月兰叶斑病田间发病症状

症状,叶斑病,链格孢,甘蓝


接种菌株GS1-1后二月兰叶片发病症状

形态图,链格孢,甘蓝,菌株


甘蓝链格孢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二月兰的栽培技术与景观应用[J]. 纪洪美.  农业与技术. 2018(20)
[2]大麻叶斑病病原菌鉴定[J]. 曾向萍,符美英,何舒,吴凤芝,王三勇,陈慧,王会芳.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1)
[3]盐胁迫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种子萌发的影响[J]. 李永进,刘玉艳.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6)
[4]二月兰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价值[J]. 陈兵,任全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9)
[5]翻压二月兰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杨璐,曹卫东,白金顺,曾闹华,高嵩涓,常单娜,志水胜好.  华北农学报. 2014(01)
[6]北京市示范种植冬绿肥二月兰取得的成效及建议[J]. 梁金凤.  中国农技推广. 2013(10)
[7]不同碳、氮源对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王宁宁,王超.  作物杂志. 2012(03)
[8]越冬绿肥二月兰耐盐能力及在盐碱耕地上的培肥效果[J]. 赵秋,高贤彪,吴迪,曹卫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04)
[9]花椰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6种杀菌剂的室内药效测定[J]. 王春明,金秀琳,何苏琴.  甘肃农业科技. 2009(01)
[10]春夏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和抗性鉴定方法比较[J]. 王风敏,张鲁刚,刘静,张华敏,惠麦侠,张明科.  植物保护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二月兰的营养特性及其绿肥效应研究[D]. 刘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35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35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