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18 00:28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采后火龙果果实上的病原真菌,明确病原菌菌株对季铵化壳聚糖(HTCC)的敏感特性,为火龙果果实的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火龙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依据菌株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PI染色法,观察HTCC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白心火龙果果实上分离到1株丝状真菌菌株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为火龙果采后病害病原真菌;经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HTCC对菌株E的作用结果显示,HTCC对菌株E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HTCC浓度呈正相关,0.25、0.50、0.75和1.00 mg/mL HTCC对菌株E的抑菌率分别为20.84%、50.05%、72.91%和83.23%;HTCC处理能破坏菌株E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新月弯孢菌能引起广西采后火龙果发生真菌病害,依据HTCC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火...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火龙果病症表现

图1火龙果病症表现

菌株E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均匀、近似圆形,初期为白色,后菌落中心逐渐变为灰黑色,菌丝绒状致密(图2-A和图2-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株菌丝透明,分枝,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分生孢子呈褐色,梭形或近椭圆形,直立或弯曲,有隔膜,无缢缩(图2-C)。图2病原....


图2病原真菌菌株E的形态特征

图2病原真菌菌株E的形态特征

图1火龙果病症表现2.3rDNA-ITS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图3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图3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PI本身不荧光,但与细胞内DNA结合后,在绿色激发光下能发出红色荧光,当完整的细胞膜受损后,PI进入细胞内并与核酸结合发出荧光,其荧光强度能反映出细胞膜完整性。如图5所示,未经处理的菌丝,暗场下基本无红色荧光产生,而经0.50mg/mLHTCC处理过的菌丝,则显示出较强烈的红色....


图4不同浓度HTCC对菌株E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图4不同浓度HTCC对菌株E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图3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图5PI染色观察菌株E菌丝细胞膜完整性



本文编号:3901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901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