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杨树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越冬力测定

发布时间:2024-07-02 01:14
  以沈阳地区杨树白粉病为对象,观察记录病害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林下地表越冬的闭囊壳进行越冬力测定。结果表明,2018年该地区杨树白粉病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病,且同一派系内不同品种的发病时间存在差异;病原菌的有性型为杨球针壳,无性型为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sp.);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冬成活率达30.77%,首次得出闭囊壳的越冬力与其含子囊孢子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在室内-40℃下处理7 d,闭囊壳的成活率为1.55%,-30℃和-35℃下处理15 d,闭囊壳的成活率分别为33.29%和31.83%。综上所述,杨球针壳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可保证越冬后存活大量菌源,为侵染提供条件。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感病叶片

图1感病叶片

表22018年5个杨树品种不同时间的发病症状Table2Symptomsof5poplarvarietiesatdifferenttimein2018杨树品种病害症状观察时间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10月下旬....


图2病原菌的显微特征

图2病原菌的显微特征

根据形态学的初步鉴定,引发该地区杨树白粉病的病原菌有性型为杨球针壳(Phyllactiniapopuli),无性型为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sp.)[7]。2.3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图3杨树白粉菌及相关类群的N-J系统进化树

图3杨树白粉菌及相关类群的N-J系统进化树

分生孢子接种试验中,接种后10~14d开始发病,对照组不发病。镜检病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其形态特征与接种源一致(Ovulariopsissp.)。说明分生孢子为杨树白粉病的再侵染源。图4接种后的症状


图4接种后的症状

图4接种后的症状

图3杨树白粉菌及相关类群的N-J系统进化树2.5自然条件下闭囊壳的越冬力



本文编号:3999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999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