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瓜果花卉论文 >

粮油市场报价_粮油市场报电子版_2013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发布时间:2016-06-03 07:17

  本文关键词:粮油市场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是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团队精心打造的年度分析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6年,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3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我国六大主要粮油品种市场,详尽回顾了2013年我国小麦、玉米、稻米、大豆及豆油、菜籽及菜油、花生及花生油等粮油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外行情,对2014年各品种的供求及走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农民生产、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报告由《粮油市场报》独家发布,分别于今日的B01~B04版和2月13日的B02~B04版刊登。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2013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3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全年粮食生产先后克服了东北低温春涝、西南西北春旱、夏季南旱北涝、多次强台风等多重灾害的严峻考验,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再夺丰收。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实现连续10年较快增长,增幅连续第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政策扶持加大,粮食安全再成焦点
  2013年“三农”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中央出台第十个涉农1号文件,确保政策连贯性2013年初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的第十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发出的第一个1号文件。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强调从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5个方面着手,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三农”支出继续增长,农民得到实惠2013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3799亿元,同比增长11.4%。“三农”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其中安排农业生产支出5426.8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700.55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6051.12亿元,农产品储蓄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
  2007~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23亿元。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通过健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定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覆盖范围,适当提高部分险种补贴比例,有效地支持了“三农”建设。
  三、托市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稳定种植收益和预期2013年,国家继续在小麦、粳稻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步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其中,小麦最低收购价较2012年提高了10元/50公斤,提价幅度9.8%;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较2012年分别提高12元/50公斤、10元/50公斤、10元/50公斤,提价幅度分别为10%、8%、7.4%;继续对玉米、油菜籽、大豆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玉米、油菜籽收储底价比2012年分别提高6元/50公斤和5元/50公斤,玉米提价幅度为5.6%~5.7%,油菜籽提价幅度为2%,大豆收储底价与2012年持平。继续在2013年秋冬播种之前公布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农民对小麦种植的收益预期。托市收购价格的稳中有升,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稳定了种粮农户的收益预期,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四、实施东北粳稻、玉米外运费用补贴,缓解“卖粮难”问题2013年国家对采购东北地区当年产粳稻、玉米实施费用补贴政策,这是东北粳稻、玉米外运费用补贴政策时隔3年后再次启动。政策规定,东北三省之外的其他28个省份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采购粳稻,以及南方饲料消费省份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采购玉米,运回本省销售、加工或转为储备的,财政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
  补贴标准为140元/吨。补贴对象包括相关省(区、市)自主确定的本省骨干粮食企业,以及中粮、中纺和中储粮等中央企业集团。由于2013年东北地区粳稻、玉米丰收,而国内粮食需求相对疲软,导致东北地区“卖粮难”问题再次出现,费用补贴政策调动了关内粮食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卖粮难”问题和东北临储收购仓容压力,推动市场价格小幅走高,进而保障了东北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调控多措并举,保价稳供作用明显
  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0年丰收,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平衡有余,库存充裕,但是结构性失衡依旧存在,导致部分粮食品种供需偏紧,而部分粮食品种则出现了“卖粮难”问题。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牢固树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采取了加大收储力度、加强市场供应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落实收储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12年国家继续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和早籼稻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主产省先后启动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根据收购情况及时增加委托收储库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在黑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对油菜籽、大豆、玉米等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冬、春播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于收获后在15个省(区)适时启动。大豆、玉米临时收储先后于秋粮收获季节在东北4省(区)启动,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2013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通过提价托市、优质优价、帮助农户整粮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年末粮食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继续处于安全合理的水平,国家库存粮食质量总体良好,宜存率达95%以上。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2013年9月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45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13万吨。湖北、四川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6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万吨。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9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2万吨。
  截至2013年10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2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06万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中晚稻、玉米和大豆共计10221万吨,同比增加3138万吨。
  二是加大市场供应,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市场粮源充裕的背景下,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依旧定期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每周在粮食批发市场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保障粮油供应正常,全年累计投放政策性粮食696亿斤,保持市场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重启收储改革,确定目标价格试点
  一、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塑粮食安全概念2013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塑了我国粮食安全概念。会议指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二、试点目标价格,开启粮食收储政策改革大幕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并确定2014年对新疆自治区的棉花和东北、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豆实施目标价格试点,开启我国粮食收储政策的改革大幕。
  总体上看,2013年全国粮食和油料产量仍保持了增长势头,粮食连续10年增产实乃不易,尤为难得的是,2013年三季粮食季季丰收。
  粮价稳步上涨,CPI低于调控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显示国内通胀压力较小。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与2012年持平,与2010~2011年两位数的涨幅相比,2012~2013年粮食价格涨幅回落态势明显。从2013年粮食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来看,基本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与CPI月度走势基本保持一致。2013年粮食价格涨幅回落,加之其他类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小,综合导致我国CPI涨幅保持在低位徘徊,物价涨幅持续回落,CPI调控目标得以实现。
  2013年全球粮食生产丰收,国际粮食价格承压下行,而国内粮食价格继续稳步上涨,国内外粮食价格走势分化,由于国际粮价下跌,我国对外依存度较大的粮油品种价格涨幅相应较小,其中油脂价格指数仅上涨0.3%,远低于国内粮食价格指数涨幅。国内粮价稳步上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政策,2013年国家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其次是成本,国内种粮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人工成本涨幅居前,成本上升成为推动国内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13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年度个体价格指数看,除黄玉米和晚籼米价格指数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他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白小麦和大豆涨幅居前,小麦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最大。主要原因是由于2012~2013年我国小麦生产连续两年受到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供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需求则稳步上升,导致国内小麦供需趋紧。大豆方面,由于我国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0%,而2013年美国大豆库存始终处于低位徘徊,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全年在相对高位徘徊,而国内大豆临储价格维持不变,加之临储收购数量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导致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由于2013年我国玉米增产,而玉米深加工行业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玉米市场价格较往年疲软。籼米市场继续受到进口大米大增的冲击,2013年粳米价格涨幅高于籼米,大米市场重返“粳强籼弱”的格局,这与南方“镉大米”事件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有关。
  粮油进口增加,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
  2013年我国粮油产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粮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增长,全年粮食供需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状态,谷物进口以调剂为主,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仍然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弥补。
  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三大谷物和大豆的总进口量合计为7439.14万吨,同比增长6.85%。分品种来看,大豆进口6337.52万吨,仍是粮食进口的主要品种,而小麦、玉米、大米三大谷物品种的总进口量为1101.63万吨,同比下降2.00%。按照该数据核算,我国三大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均高于95%的安全红线。2009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谷物净进口国,2012及2013年进口量均超过1100万吨。原因:一是2013年全球粮食丰产,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跌,而国内粮食价格受到政策收储底价提升效应提振继续上涨,国内外粮食价差有所扩大,进口利润丰厚;二是国内饲料用粮需求增幅较快,导致饲用小麦、玉米等饲用原粮进口增幅较大。油脂油料进口2013年延续2012年的增长态势,大豆、菜籽进口更是创出历史新高。油脂油料进口量增加,一是由于国内需求尤其是蛋白需求上升,二是2013年政府油脂油料储备抛售量较2012年减少。
  总体上看,未来我国粮油进口将继续增长。一方面,尽管我国口粮及谷物品种自给率较高,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但国内外价差的扩大将驱动国内进口商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中肉禽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饲料用原粮需求增长较快,饲用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责任编辑:qiyandi]


  本文关键词:粮油市场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53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