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香港抗战电影的文化逻辑与历史贡献——以《万众一心》(1939)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17 21:17
  从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到1939年年底,中国内地的官方电影制片厂和香港私营公司一共出品了41部抗战电影。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只有3个,全部属于香港出品。而从1937年到1945年整个八年全面抗战期间,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只有6个,其余3个均由内地出品。抗战电影是战前国防电影的战时延伸形态,国防电影则是1932年出现的新电影形态之一的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国防电影在全面继承左翼电影抗日救亡主题和暴力斗争的前提下,用民族性和民族解放战争提升、取代了后者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模式。《万众一心》人物形象模式的突破,编导演的历史轨迹和时代性转变,个人风格鲜明的武打配置,具有一定的突破性。作为抗战电影,《万众一心》不仅是中国电影内在逻辑、外在形式等文化传统在战争期间的延续,还是奠定当时香港电影的主要形态之一。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VCD碟片(“俏佳人系列”)包装之封面、封底

图1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VCD碟片(“俏佳人系列”)包装之封面、封底

20世纪80年代,简略提及这部影片的书籍先后有《中国早期影星》(1987)[6]、《中华民国电影史》(上,1988)[7]。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众多知识性读物对这部影片的介绍均来自上述两书[8-13];学术性著作偶有提及片名[14],更多的是未曾提及[15-17]。因此,对《....


图2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VCD碟片(“俏佳人系列”)之一、之二。

图2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VCD碟片(“俏佳人系列”)之一、之二。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就有了新、旧之分,新电影被称为“新兴电影”[18]或“复兴”的“土著电影”[19]。1949年以后的电影史研究,一直都承认左翼电影是新电影[2]185。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影片证明,阶级性、暴力性、宣传性是左翼电影的主要特征。阶级性指的是所有正面形....


图3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的DVD包装之封面(A)、封底(B)及碟片(C)

图3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的DVD包装之封面(A)、封底(B)及碟片(C)

图2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万众一心》VCD碟片(“俏佳人系列”)之一、之二。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标志是孙瑜编导的《野玫瑰》和《火山情血》;前者的女主人公虽然只是乡下牧鹅女,却热衷抗日救亡宣传并最终引导有钱的少爷——男友即男主人公——参加了义勇军(1),后者的男主人公是农民,....



本文编号:3956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56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