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苏式砖雕中禄文化图式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22:59
  苏式砖雕主要从升官进爵、科举及第、瓜瓞绵绵三个祈禄视角雕刻了具有“书卷气”的、富有隐喻色彩的禄文化图式艺术,并以砖雕门楼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建构了一套标准的模件系统,反映了“趋吉求同”的大众文化心理。然而,较“福”“寿”等文化而言,人们对禄文化的认知却较为模糊,图式艺术的传播面不够宽泛。课题基于民间崇拜视角将苏式砖雕作为研究对象,以苏州、无锡、常州、常熟、上海、松江一带为地域范围,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阐释法与案例分析法对“禄神”崇拜观念下的图式艺术进行剖析,探究苏式砖雕中禄文化图式的叙事结构、视觉样式及伦理价值。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从“词”与“物”两个系统提取具有积极意义的禄文化元素,借鉴苏式砖雕的艺术风格重构新禄文化图式艺术。采用吉利谐音的表达方式将少年、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生阶段分别对应“升学”“事业”“子孙”三项祈禄需求,以“趣说禄途”为主题,通过设计3个年龄段的Q版禄神形象及其他衍生形象,扩展禄文化在文运、利禄及生殖繁衍的意涵。需充分观照时代的现代性特征,敏锐地把握新时代的文化语境,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利用现代媒介传播传统禄文化观念中的教化意义,用图式...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式砖雕中禄文化图式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


禄字(甲骨文)

拓片,科举考试


图 2-1 禄字(甲骨文) 图 2-2 上海博物馆所藏《颂鼎》拓片2.2 禄文化的社会影响禄神不仅是主宰世人的神灵,也是民间百姓对文化与文才崇拜的吉祥神,亦可称为民间的“文神”。据学者们研究:文昌帝君的产生经过了从雷神、星神、树神、蛇神到人神的复杂变化。禄神起源于天上的星辰,名司禄,为文昌宫第六星,掌管文运利禄,在民间由星神逐步演化为人神。梓潼神张亚子原是一位并没有得到重视的地方小神,经由科举考生对“真神显灵”的传闻后,文昌神的职能开始转移到梓潼神身上。在现存文献中,《崖下放眼》一书是最早记录此故事的书。梓潼神通过托梦的方式,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泄露考题的故事经此书传播后,梓潼神在民间名声大噪,成为百姓祈福活动中重要的崇拜神,其发展可以说与大时代背景下科举考试的推行有着必然联系。宋代极为重视科举考试,祈求保佑功名利禄之风盛行,皆传梓潼神极为灵验。公元 1316 年,元仁宗按道教之言,加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鉴

砖雕,纹饰,苏州,结语


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禄文化传统及其都在倍速增长。而嘉庆末期至鸦片战争时期(转折期)人物故事纹数量一时期除植物花卉纹数量增多、几何纹持平外,其余纹饰数量都在减少年至辛亥革命结束(衰落期),人物故事纹、植物花卉纹、瑞兽纹数量续物故事纹仍倍速减少,达到所有时期的最低值 6 个,与辛亥革命之后至期)持平。在复古期,所有砖雕纹饰均达到低谷水平,几何纹已近消失。个时期纹饰数量变化(表 2-1)与现存图式整体水平共同分析,发现明、嘉庆两朝是整个苏州砖雕历史发展中纹饰数量最多、工艺最为细致、的时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的整合研究[J]. 李乾夫.  教育发展研究. 2017(S1)
[2]论汉画像祥瑞观念的图式表现[J]. 朱存明,顾颖.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以苏州陆巷古村为例[J]. 袁平平.  科技视界. 2016(22)
[4]基于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视觉系统设计——以苏州地区为例[J]. 莫军华.  装饰. 2015(02)
[5]视觉叙事中的图像建构与传播[J]. 狄野.  装饰. 2015(02)
[6]从闽北民居砖雕图案看乡村百姓科举的梦想[J]. 柯培雄.  武夷学院学报. 2011(03)
[7]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 刘丽华,李明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 黄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儒学伦理与中国古代画像赞的图式表现[J]. 贺万里.  文艺研究. 2003(04)
[10]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J]. 尚辉.  文艺研究. 2002(02)

博士论文
[1]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 邓建国.湖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吉祥民俗图形中禄文化的传承及其应用研究[D]. 王丹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苏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D]. 居晴磊.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1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81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