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对建国后曾龙升瓷雕艺术蜕变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2-02-18 11:51
  本文主要对建国后曾龙升艺术蜕变的原因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曾龙升分别在建国前与后创作的两组《十八罗汉》瓷雕作品为例证,分析了建国后曾龙升瓷雕艺术创作的升华之处,目的在于论证建国后曾龙升的瓷雕艺术发生了蜕变;第二部分,考察、分析了建国前后曾龙升所处社会环境和所具工作条件的差异与变化,考察、分析了建国前后曾龙升所拥有生存条件与社会地位的差异与变化,目的在于论证建国后曾龙升实现其艺术蜕变的外在原因;第三部分,从思想改造、集体创作和交流学习三个方面,考察、分析了建国后曾龙升艺术思想与瓷雕创作水平的提升之处,目的在于论证建国后曾龙升实现其艺术蜕变的内在原因。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建国后曾龙升瓷雕艺术蜕变的历史考察


十八罗汉(建国前)曾龙升曾龙升在建国前创作的这一组《十八罗汉》瓷雕,罗汉皆身披彩色袈裟,端坐于岩石之上

形体,罗汉,圆通,生活化


在造型上与 20 世纪初期供奉在景德镇紫云岩圆通庵内的《十八罗汉》①(图1.2)瓷雕类似,但在罗汉形态尤其面部神情的表现上,紫云岩圆通庵陈列的十八罗汉形象更加矜持、冷凝,而曾龙升塑造的十八罗汉形象则更具有生活化、世俗化特征。图 1.2 十八罗汉 魏洪泰造从塑造手法上看,曾龙升在建国前创作的《十八罗汉》瓷雕,以线塑形,形体概括简练、质朴淳厚。尤其罗汉的衣纹多用线来塑造,衣纹连绵,不拖泥带水,疏密有致;衣褶随肌肉、骨骼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随身体的起伏而变动;衣纹线的宽窄曲直,长短粗细,相互呼应而有节奏韵律感;衣纹的线与衣褶的面融为一体,边缘线往返流利,如行云流水。而且,曾龙升在建国前创作的《十八罗汉》瓷雕,采用了塑绘结合的手法,以彩绘作为装饰,整体设色既简洁明快,又富于变化。尤其罗汉服饰的色彩搭配

明山,艺术风格,民间,形体


孙夫人试剑张明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德镇人物瓷雕(1954-1965):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J]. 韩添任.  美术研究. 2016(04)
[2]部所60年的变迁[J].   中国陶瓷. 2014(08)
[3]论民国时期景德镇雕塑瓷工艺文化[J]. 曹春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2)
[4]悼念曾龙升老师[J]. 张育贤.  陶瓷研究. 2008(04)
[5]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J]. 陈梦龙,黄云鹏.  景德镇陶瓷. 1993(Z1)
[6]景德镇瓷器雕塑史略[J]. 黄云鹏.  景德镇陶瓷. 1982(01)
[7]瓷刁“大龙船”的艺术效果[J].   陶瓷简报. 1962(02)
[8]瓷雕“大龙船”的塑造工艺[J].   陶瓷简报. 1962(01)



本文编号:3630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630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